超過12秒恐有「肌弱」風險!  醫:男性應注意營養不均、運動不足增加肌少症

超過12秒恐有「肌弱」風險! 醫:男性應注意營養不均、運動不足增加肌少症

國人生活型態轉變,再加上營養攝取不均與缺乏運動,更需注意提早來臨的「肌少症」風險。研究指出,40歲後肌肉質量流失速度加快,一旦肌肉流失過量,導致肌力、肌耐力下降,不只影響老年人行走速度與生活品質,更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及死亡率。

臺灣卵巢癌年輕10歲!  與2種婦病有關?  醫:反覆腹痛、腸胃不適要警覺!

臺灣卵巢癌年輕10歲! 與2種婦病有關? 醫:反覆腹痛、腸胃不適要警覺!

女性朋友當心!短時間內反覆出現腹痛與腸胃道症狀,可能是婦癌警訊或「卵巢癌」徵兆?據衛福部國健署資料,卵巢癌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七名,排名已超越子宮頸癌,更是婦科癌症死亡原因首位。國泰綜合醫院婦癌中心主任何志明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卵巢癌近年人數增加,發生中位數約51、52歲,與國外相較年輕近10歲,確實有人數增加及年輕化現象。

二次確診更嚴重?哪些症狀最常見?哪些人是二次確診高風險?醫揭居家照護6大重點

二次確診更嚴重?哪些症狀最常見?哪些人是二次確診高風險?醫揭居家照護6大重點

雖然疫情下降,但近期許多人再次出現「二度確診」,二度確診通常以哪些症狀較常見?通常與第一次確診是否有差異?二度確診COVID-19可能產生的症狀,取決於先前感染的嚴重程度、所涉及的病毒種類變異和人的免疫反應等因素。COVID-19的再次感染常見症狀可能包括:發燒、咳嗽、氣短或呼吸困難、疲勞、肌肉或身體酸痛、頭痛、味覺或嗅覺喪失、咽喉腫痛、鼻塞或流鼻涕、噁心或嘔吐、腹瀉。

反覆結石住院竟是膽管癌!  醫揭膽管癌十大元兇:喝1飲料風險暴增1.8倍

反覆結石住院竟是膽管癌! 醫揭膽管癌十大元兇:喝1飲料風險暴增1.8倍

膽管癌是發生於肝臟內的癌症,雖然發生率較肝癌為低,但近年來人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膽管有如一條一條的小血管分佈在肝臟中,眾多小膽管匯集成較粗的膽管,肝臟右葉、左葉各有一條「肝內膽管」,其下緣合併為「總膽管」約7-10公分長,下端進入胰臟後再與胰管合併通向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則稱為「壺腹」。

化療效果差、幹細胞移植風險高! 「急性淋巴白血病」佔兒癌2成人口  醫曝「它」或成治療希望

化療效果差、幹細胞移植風險高! 「急性淋巴白血病」佔兒癌2成人口 醫曝「它」或成治療希望

對所有家長而言,孩子但凡受點小傷、生了小病往往都會讓父母自責不已,更何況是「罹癌」這樣的噩耗出現。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林東燦董事長指出,所有兒童癌症之中以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PALL)佔比最高,發生率達25%、平均每4名癌童就有1人罹病。

「癌王」胰臟癌無徵兆  死亡率破8成?  腫瘤部位與症狀有關?  如何治療能存活最久?

「癌王」胰臟癌無徵兆 死亡率破8成? 腫瘤部位與症狀有關? 如何治療能存活最久?

胰臟癌因一年死亡率超過8成,素有「癌王」之稱。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吳教恩醫師指出,一般所說的胰臟癌,九成以上是指外分泌組織長出的「腺癌」,惡性度高且容易轉移,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吳教恩醫師說明,胰臟「頭部」的腫瘤會造成膽管阻塞及黃疸症狀,較容易被早期發現。但是,若腫瘤長在「胰體」或是「尾部」,通常須長到一定大小才會造成疼痛,且伴隨有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病人可能在症狀出現3至6個月之後才診斷出胰臟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