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魔王認證? 單株抗體恐無力抵抗Omicron! 研究:抑制效果「幾乎沒有」
Omicron變種病毒自2021年11月從南非擴散以來,傳染性強、容易造成「免疫逃脫」的特性,使其成為現今全球疫情的主要感染源。科學家發現,Omicron病毒中的「棘蛋白」中,被發現至少已有33處突變; 受體結合域中的29種胺基酸則有15種產生異變,與原始株的型態差異不可同日可語。
Omicron變種病毒自2021年11月從南非擴散以來,傳染性強、容易造成「免疫逃脫」的特性,使其成為現今全球疫情的主要感染源。科學家發現,Omicron病毒中的「棘蛋白」中,被發現至少已有33處突變; 受體結合域中的29種胺基酸則有15種產生異變,與原始株的型態差異不可同日可語。
Omicron病毒持續肆虐全球,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近日(CDC)已證實,接種第3劑mRNA疫苗,對Omicron病毒的保護力約達90%。而世界另一強國中國製造、輸出的「減活疫苗」,適合做為第3劑加強針使用嗎?權威期刊《Nature》曾發布研究,指出中國生產製造的減活疫苗(如科興、國藥疫苗),並未在新冠肺炎患者身上測得對Omicron有效的中和抗體。不過,若第3劑疫苗施打中國自主研發之刺單位蛋白質疫苗──「智克威得」,或許將有不同答案?
各國Omicron疫情嚴峻,邊境管制措施也不盡相同。大多數西方國家逐漸鬆綁邊境管制與檢疫措施,但少數國家如台灣,仍舊維持嚴格的邊境管理政策;更甚者如中國、香港等地,需於指定防疫旅館隔離長達21天之久。不過,近期一項公佈於知名醫學期刊《Lancet》的研究顯示,即使境外移入者入住防疫旅館、且施打2劑疫苗,隔離者仍存在感染病毒之風險。
我國購買之首批新冠肺炎口服藥物「Molnupiravir」於昨日(1月24日)到港,作為對抗Omicrom疫情的重要資源,口服抗病毒藥物是否真能終結疫情大流行?權威醫學期刊《Nature》報導宣稱,目前陸續獲各國批准上的之2款新冠肺炎口服藥確實有明顯治療效果。然而,2款新藥能有效降低重症與死亡率,科學家卻已馬不停蹄地開始尋找「替代品」。
Omicron疫情正在各國如火如荼地展開,政府機關普遍呼籲民眾應施打第3劑加強針以獲得額外保護力,雖然感染人數屢創新高,輝瑞(Pfizer)執行長 Albert Bourla 卻在接受以色列媒體訪問時斷言,全球將於「數月後」恢復至接近正常的狀態,並表示新冠病毒不會被徹底消滅,將「陪伴人類往後數年」。Bourla也提到,加強劑並不是最後手段,一年一次針對所有變種病毒的「流感針」劑型,才會是結束大流行的有效作法。
無症狀傳播也是Omicron疫情急速升溫的另一原因。黃軒醫師指出,無症狀傳播是目前球疫情擴散嚴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移工人員、海運人員大多年輕力壯,體格很好,這樣體質的感染者正是「無症狀傳播」最大的族群。
陳時中指出,單次新增82例是相當高的數字,現已針對園區兩大棟樓公眾區域重疊的30家廠商進行約2000人的大規模篩檢,以分析是否有擴散情形。桃園移工群聚以及高雄港區是目前最居社區感染威脅的兩條傳染途徑,呼籲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第三劑疫苗究竟該打哪一種最好?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周五(22)晚間表示,從現有3項研究數來看,第3劑施打疫苗種類中mRNA疫苗能產生對抗Omicron變異株最好的保護效果,保護力約達90%。目前Omicron已佔美國新發生病例的99%。CDC 主任 Rochelle Walensky在白宮簡報中表示,第3劑加強疫苗有助於預防感染及有症狀感染,在50歲以上的成年人,接種輝瑞BNT疫苗或Moderna疫苗得到保護助益最大。CDC也指出,第3劑疫苗對抗Delta變異株比Omicron更有效。
Omicron為何能以閃電般速度大量傳播,迅速成為各種主要流行的變異株?美國佛蒙特大學病毒學家Emily Bruce在最新預印本研究中指出,Omicron可以逃脫疫苗接種或是曾感染過其他病毒株所產生的免疫力,Omicron在感染者身上的病毒量雖然不及Delta,但僅僅2個月內就成為美國新增案例的主要病毒株。
過去的研究大多指向人體內的「穀胱甘肽」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而且具備消除有害「自由基」的重要功能,能幫助預防發炎反應及免疫系統問題。一份刊載於《抗氧化》(Antioxidants)期刊的報告顯示,補充穀胱甘肽前驅物「GlyNAC(Glycine and N-acetylcysteine)」可能與改善新冠肺炎症狀有關。研究作者Rajagopal Sekhar博士表示,過去的相關研究曾指出,穀胱甘肽濃度降低,與許多疾病有關,如衰老、糖尿病、愛滋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Sekhar博士懷疑,感染新冠病毒也可能影響人體的穀胱甘肽濃度。
Omicron變異株再度造成疫情緊繃,一旦防疫再度升級,室內外運動場館空間又可能面臨關閉。然而,缺乏運動是全球死亡率的第4大風險因素,也被認為是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風險因子。加州大學團隊發表於國際期刊《BJM》的研究指出,長時間不運動(一周運動不到10分鐘)的COVID-19 患者,住院率、重症率、死亡率都有明顯提高。
Omicron變異株病毒持續升溫,全球正在加快施打第三劑追加劑疫苗,甚至第四劑疫苗的腳步。不過,權威科學期刊《Nature》卻指出,Omicron變異株病毒強大的傳染能力,讓某些原先有效的疫苗「形同潰敗」,而這類疫苗主要是中國生產製造的「減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