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居家隔離後遺症該如何化解

家長每天吵、小孩每天鬧! 居家隔離「後遺症」該如何化解? 心理師傳授5招壓力退散

先前三級警戒期間,居家防疫和遠端上班上課,幾乎徹底改變某些人的生活模式。其中變化最微妙,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突然變得「異常親密」。另外,原先有憂鬱問題的人,疫情前本可躲在自己的舒適圈略作喘息,現在因為社交空間限縮,與家人長時間相處簡直「無處可躲」,甚至因而被家人數落時間變長,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這時候就醫回診,還可能被認為浪費醫療資源……憂鬱族群面臨的困境,以及「後疫情時代」造成的全民憂慮現象如何排解?林仁廷心理師認為,掌握生活的第一原則,適時尋求放鬆都能有所幫助。

閱讀更多 »
除了輝瑞bnt青少年應施打hpv和流感疫苗

除了輝瑞BNT 青少年應施打哪些疫苗? 醫師:HPV、流感疫苗也要打!

BNT疫苗陸續抵台,而學校施打作業也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但家長們知道除了COVID-19的疫苗外,青少年仍應該接種哪些疫苗嗎?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陳志道主任兼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理事長提醒,家長目前專注於COVID-19疫情,很可能忽略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與流感等疫苗,而這些疫苗對於成長中的青少年也同樣重要。

閱讀更多 »
實驗揭露戴口罩讓感染率最少降3成

防變種病毒口罩有用嗎?最新30萬人大規模試驗:感染率最少降3成

近期國內陸續出現個案確診印度Delta變種病毒株的消息,疫情指揮中心也於9月11日宣布,板橋幼兒園及社區相關個案27位確診者的基因定序結果「都是Delta病毒」,讓好不容易才從三級警戒「解放」的台灣再次蒙上陰影。事實上,要讓疫情盡快平息,除了靠疫苗接種普及率提高,達成「群體免疫」之外,民眾的防疫意識高低,也將決定疫情的走向。

閱讀更多 »
為什麼防疫會讓家暴率上升?

為什麼防疫會讓「家暴率」上升?有這些「壓力症候群」時務必先冷靜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在先前三級警戒期間,民眾紛紛被迫改變生活與工作型態,開始在家上班上課,大幅增加與家人之間的相處時間。原以為在這段時間內可以藉此培養親子之間的家庭關係,不過事情可能並不如大家所想的這麼美好。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指出,以巴西、西班牙、希臘等國為例,即使這些國家宣布居家防疫規定,家人間的關係似乎並沒有因此更好;相反地,這些國家的家暴專線通報數,都出現20%以上的成長。

閱讀更多 »
疫情期間歧視言論恐影響人格發展

疫情恐慌助長網路霸凌? 歧視言論暴增9倍! 研究:恐影響人格發展

「霸凌」行為可說在各個年齡層都屢見不鮮,兒童時期易遭受同儕的言語霸凌,青少年時可能遭遇校園肢體霸凌或性霸凌,出社會後進入職場,還有可能被職場霸凌。近一多年來,全球遭受新冠肺炎肆虐,人類生活型態出現重大轉變,霸凌場域也隨之轉移,「網路霸凌」變得愈加嚴重,尤其恐慌情緒使仇恨言論暴增,我們該如何避免自己與身邊的孩子被網路霸凌所影響?社交媒體又會對孩子們造成什麼心理創傷?

閱讀更多 »
病毒後疲勞症候群會讓人認知功能衰退

新冠病毒康復後一年才能正常生活? 「病毒後疲勞症候群」竟會讓人全身無力、認知功能衰退?

雖說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越來越少,但康復後的新冠肺炎患者,健康狀況仍可能令人擔憂!新冠肺炎並不是感冒,確診後就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相反地,新冠肺炎病毒真正可怕之處,是其可能對康復者造成嚴重的後遺症。有哪些後遺症是肺炎康復者需特別注意的?近期研究發現,康復患者可能需要「一年以上」,才能真正恢復正常生活。

閱讀更多 »
新冠疫苗常見4大問題看完一次秒懂

疫苗常見副作用有哪些? 保護力可以持續多久? 新冠疫苗常見「4大問題」看完一次秒懂

造成台灣5月進入第三級疫情警戒的新冠病毒是英國變種病毒株B.1.1.7,目前在全球的盛行率高,更具傳染性,其傳播速度與範圍都十分驚人,目前全球的防疫方針除了做好自我防護之外,最重要的是施打疫苗。施打疫苗的好處是,就算不能完全避免感染,但確診後的重症和死亡率也會大幅降低。

閱讀更多 »
6招在家練增肌減脂加強身體防護力

居家防疫運動不能停! 6招在家練「增肌減脂」 加強身體防護力

近年來國際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甚大,也因為先前台灣疫情爆發,指揮中心頒布三級警戒後,大多數人的運動習慣也從健身房、運動場轉為「居家運動」。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健康是最寶貴的資產,身體活動及運動對於促進各年齡層民眾健康至為重要,在家運動其實也能加強自身的防護力。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18歲至64歲的成人每週需進行15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因此,國健署提供6式燃脂運動方法,讓年輕人在家隨時可以開機暖身後訓練「減脂增肌」。

閱讀更多 »
有運動又吃健康餐盒為何瘦不下來

防疫期間體重數字「漲停板」? 明明有運動又吃健康餐盒 為什麼還是瘦不下來?

疫情期間,許多人在家辦公或上學,無意間吃下更多點心或零食,幾個月下來,儼然變成「大食怪」體質,站上體重計後才發現數字不忍卒睹。宜婷營養師受訪表示,如果在疫情期間養成了暴飲暴食的壞習慣,不僅會使身體肥胖機率大幅增高,也會使身體的免疫力逐漸下降。

閱讀更多 »
疫情期間找回控制感助心情穩定

疫情期間經濟不穩、家庭失和 心理疾病暴增? 心理師建議:找回「控制感」助心情穩定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均受到極大影響,民眾又面臨是否能夠打到疫苗,以及境外變種病毒虎視耽耽的風險。病毒帶來各種懸而未解的焦慮感,或多或少困擾著每一個人。可以說疫情的爆發,對台灣民眾心理陰影上造成不小的「後遺症」。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認為,疫情衍生出的經濟、家庭,或疫苗接種等等焦慮感,根源都在於這些事情充滿「不確定性」。大部份的受僱者無論哪一個行業,都可能擔心明天起「飯碗不保」,在「人人自危」的氣氛之下,容易對未來產生迷惘或焦慮感。

閱讀更多 »
每天加班需注意心臟病風險

在家工作仍難逃「社畜」命運? WHO:每天加班需注意心臟病風險!

在勞工權益日漸抬頭的今天,上班工時過長的問題漸漸受到重視,平常加班或是假日上班都必須合乎政府規定,否則企業可能會面臨法律的裁罰。但若是身為每天仍需加班的社畜,你可能得和自己的頂頭上司好好談談了,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發布的最新研究,現今仍有許多國家存在工時過長問題,且這樣的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勞工罹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提高!

閱讀更多 »
科學期刊告訴你為何要乖乖戴口罩

沒戴口罩等於與他人「互吃口水」? 看電影仍有確診危險?《科學》:請繼續維持防疫習慣!

在近期疫情邁入高峰的情況下,戴口罩早已成為了全民共識,尤其目前已進入三級警戒狀態,外出全程戴口罩已是必須,若不遵守規定會遭罰3000至15000元。普遍民眾都相當恪守規矩,但還是有少數人亮整張臉會趴趴走。若你或你的親友還是不明白戴口罩對保護人體有什麼幫助,那就讓這篇文章幫你說明白!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