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只打噴嚏! 花粉症恐讓夜間「鼻子全塞住」,專家揭10招抒緩鼻塞
花粉症影響夜間鼻塞、失眠,與臥室過敏原、生理時鐘變化、平躺姿勢有關;專家建議選用HEPA空氣清淨機、打造低敏臥室、調整抗組織胺服藥時間、使用抗敏寢具與止鼾鼻貼、熱蒸氣吸入、避免交叉過敏食物、補水及抬高頭部睡眠,嚴重者應儘早就醫。
花粉症影響夜間鼻塞、失眠,與臥室過敏原、生理時鐘變化、平躺姿勢有關;專家建議選用HEPA空氣清淨機、打造低敏臥室、調整抗組織胺服藥時間、使用抗敏寢具與止鼾鼻貼、熱蒸氣吸入、避免交叉過敏食物、補水及抬高頭部睡眠,嚴重者應儘早就醫。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骨鬆比例高,每6人就有1人罹患骨鬆,其中女性占8成。健保署自2024年3月起擴大給付骨鬆藥物,首度納入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者,包括糖尿病使用胰島素者、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與長期使用類固醇者,從骨折後治療邁向骨折前預防。骨折不僅導致失能,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應及早評估與介入治療。醫師提醒:骨質流失初期多無明顯症狀,若出現身高縮短或駝背應盡快就醫篩檢。
台灣超過半數女性腰圍過粗,肥胖醫學會推「擁抱媽媽」行動,提醒腰圍過粗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風險上升有關。林文元理事長指出,更年期與產後女性易腰圍增加,吳至行醫師建議必要時應藥物介入,如每週一次針劑腸泌素具抑制食慾與心血管保護效果。減重5-10%可降2成心血管風險。醫師呼籲母親節用「擁抱」開啟健康對話,及早管理腰圍守護家人健康。
牛奶依加工方式分為鮮乳、長效乳、保久乳與還原乳,營養價值依序遞減。選購時只要確認標示「100%生乳」即可判定為鮮乳;若含奶粉、水、香料等成分則為還原乳或調味乳。營養師建議兒童多喝鮮乳補充營養,需久存者可選保久乳,但開封後應儘快飲用完畢並留意保存期限。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對嬰幼兒威脅大,感染恐引發重症與後遺症,離島如金門防治更具挑戰。成大醫院沈靜芬醫師指出,RSV全年皆可能流行,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嚴重時恐致呼吸困難與肺炎。現有單株抗體能提供長達6個月保護,屬被動免疫,對減少重症與醫療負擔具實質效益。沈醫師建議,離島可優先推動RSV預防接種,補強醫療資源落差,為嬰幼兒健康防線超前部署。
65歲男性腰痛竟是攝護腺癌第四期,PSA值飆至6,000 ng/mL。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三成患者確診已晚期,若有家族史,罹癌風險增8倍。晚期存活率不到五成,但藉手術、質子治療、荷爾蒙療法、標靶與免疫治療可延長壽命。建議男性50歲起每年篩檢PSA、改善飲食、多攝茄紅素與鋅,若有排尿異常應儘早就醫。
吃太燙、太鹹、太快、太晚等不良飲食習慣正悄悄危害健康,重症醫學黃軒醫師指出,熱飲高於65℃恐灼傷食道、鹽分與亞硝酸鹽增癌風險、暴食與速食恐引發脂肪肝與胰臟炎,晚餐太晚腦中風風險升44%,不吃主食與早餐則與死亡率上升、糖尿病風險提升有關。研究顯示每年全球約1100萬人因錯誤飲食致死,建議掌握正確進食時間、溫度與份量,並避免過夜菜與含糖飲料,以延長壽命、預防癌症與慢性病。
根管治療不再痛苦!栢麗牙醫診所院長王柏凱醫師指出,現代根管治療已藉由電動器械與顯微技術大幅提升效率與舒適度,甚至一次看診就能完成。對於劇烈自發性牙痛、多根牙或治療失敗者,顯微根管治療更具精準優勢。術後須配戴牙套保護脆弱牙齒,推薦使用全瓷冠兼具美觀與生物相容性。醫師提醒,牙套不等於對蛀牙一勞永逸,日常清潔與定期回診仍是關鍵,避免延誤就醫導致更大的損害。
吃錯食物恐讓腦袋越來越遲鈍!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鄭佳益醫師指出,植物性飲食富含抗氧化、多酚與葉酸、B群等營養素,有助抗發炎、保護腦血管與神經功能。建議多攝取深綠蔬菜、全穀、豆類與堅果,減少加工食物與動物性油脂。若長期實行植物性飲食,應留意補充B12、Omega-3與維生素D,搭配睡眠、運動與壓力管理,有助延緩腦部老化、預防認知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