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長在後腦勺  竟是「腎氣不足」警訊? 中醫師教3招逆轉「壯年白」窘境

白髮長在後腦勺 竟是「腎氣不足」警訊? 中醫師教3招逆轉「壯年白」窘境

年輕輕輕頭髮卻開始斑白,讓不少青壯年男女為之苦惱。扶原中醫診所郭大維中醫師表示,使青壯年族群「白髮蒼蒼」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好發於年輕時期的「少年白」,與遺傳較為相關;另外則是「壓力白」,與長期處於壓力、焦慮、憤怒等情緒之下有關。

對抗慢性發炎效果顯著! 哈佛醫學院推「6大抗炎水果」:不只莓果類有效

對抗慢性發炎效果顯著! 哈佛醫學院推「6大抗炎水果」:不只莓果類有效

如果正處於減重階段,又忍不住嘴饞想吃甜食,「水果」可說是替代含糖零食的最佳選項。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直屬網站《哈佛健康出版社》指出,每天至少吃2個拳頭大小(大約2碗)的各式水果,可以幫助身體增強「抗氧化活性」。

吃「李子」竟對降血壓有幫助?  研究證實:「1成分」可為身體帶來4大好處

吃「李子」竟對降血壓有幫助? 研究證實:「1成分」可為身體帶來4大好處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的第一大危險因子,其中「高血壓」更影響著13億人口的安危,患有高血壓者更可能面臨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近期刊載於《Hypertension Research》的研究發現,台灣常見的水果「李子」(Plum)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或許有助降低高血壓的患病機率。

吃粽子不再消化不良! 營養師推「5大順暢食物」:消腹脹、解便秘超有感

吃粽子不再消化不良! 營養師推「5大順暢食物」:消腹脹、解便秘超有感

近日適逢端午佳節前夕,而台灣素有吃粽子應景的習俗。不過,粽子多以糯米為食材,大多數民眾擔心會有腸胃「消化不良」的狀況。為此,嫚嫚營養師於社群表示,民眾在食用粽子或是難消化糯米食物時,不妨搭配以下5種蔬果,幫助腸胃消化,避免便秘或脹氣。

大腸癌人口「這區域」居全台之首!  營養師示警:別再吃「8食物」餵養癌細胞

大腸癌人口「這區域」居全台之首! 營養師示警:別再吃「8食物」餵養癌細胞

近日知名作詞人李坤城因大腸癌逝世,與小40歲林靖恩的「爺孫戀」宣告結束,讓長年蟬聯十大癌症寶座的「癌中之王」再度引起民眾注意。事實上眾多名人如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也都因大腸癌不幸離世。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提醒,愛吃重口味、習慣大魚大肉者,當心大腸癌已默默找上門索命。

沒有富貴命卻有「富貴病」?   營養師揭4種「過太爽」徵兆:吃飽撐著危害超大

沒有富貴命卻有「富貴病」? 營養師揭4種「過太爽」徵兆:吃飽撐著危害超大

現代人飲食西化、再加上久坐不運動的習慣,讓不少族群染上「富貴病」的惡習。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富貴病的一大明顯徵兆就是「吃飽撐著」,或能坐就不要站、能躺就不要坐,長期下來可能導致身材走樣、甚至影響腸胃道健康。一般而言,富貴病造成的影響以4種狀況最為顯著。

吃對就能消水腫!  營養師揭「20大高鉀水果」排行榜  這2種還能幫助解便

吃對就能消水腫! 營養師揭「20大高鉀水果」排行榜 這2種還能幫助解便

偶爾放縱一次吃大餐,站上體重計卻比飯前胖了2公斤、隔天照鏡子更發現臉部「腫了一圈」,上述困擾著廣大女性或愛美者的狀況,很有可能是發生「水腫」的狀況?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不少女性常為水腫問題所苦,事實上透過適當攝取「高鉀食物」,對於緩解水腫情況有一定助益。

時常便祕、腹脹、打飽嗝?  專家呼籲:養成「9習慣」預防消化不良

時常便祕、腹脹、打飽嗝? 專家呼籲:養成「9習慣」預防消化不良

現代人飲食西化、加上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消化不良」已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消化不良往往伴隨腹脹、脹氣、打嗝、便祕、腹瀉等惱人的情況,若腸胃道症狀持續出現,應審慎考慮改善生活習慣。美國心臟病學會院士Yasmine S. Ali表示,以下9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緩解與消化不良相關的症狀,並改善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多吃高纖食物、多加運動、減輕壓力、少吃讓胃部不適的食物、細嚼慢嚥、多喝水、全麥食物代替精緻澱粉、攝取綠葉蔬菜、攝取瘦肉蛋白。

提振精神不靠咖啡也行? 「8種天然食物」抗疲勞必吃

提振精神不靠咖啡也行? 「8種天然食物」抗疲勞必吃

上班總是感覺提不起勁、無精打采?除了喝咖啡或滴眼藥水,是否還有其他提振精神的方法?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工作或學習時長時間出現疲憊感,要注意可能是「慢性疲勞」。而慢性疲勞的狀況,可以透過改善飲食習慣加以緩解。尤其以下8種飲食,更是有助於甩開無精打采,吃出滿滿活力:燕麥、黃豆、菠菜、堅果、鷹嘴豆、藍莓、牛蒡、豆芽。

後遺症比確診更可怕?  長新冠恐影響身體「9大系統」!  醫:「3族群」需提早做準備

後遺症比確診更可怕? 長新冠恐影響身體「9大系統」! 醫:「3族群」需提早做準備

感染新冠不僅需留意「長新冠」後遺症,也需留意病毒對「心血管系統」造成的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名男子,於今年5月感染新冠病毒,除了常見的呼吸道症狀,也併發胸悶、心悸、喘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幾近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