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做這些事恐讓器官罷工! 營養師示警:身體保養最忌「8種惡習」

再做這些事恐讓器官罷工! 營養師示警:身體保養最忌「8種惡習」

多吃了一塊雞排、多喝了一杯酒,體內器官都一清二楚!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器官的正常運作是維持健康的根本,因此對待器官應該要比「對待愛人」更加細心呵護。高敏敏營養師也說明,各大器官的照護需要「趨吉避凶」,尤其以下風險因子更要有意識地避免。

不只周處要除三害! 營養師揭肺癌「3大危害飲食」:沒抽菸也可能有危險

不只周處要除三害! 營養師揭肺癌「3大危害飲食」:沒抽菸也可能有危險

電影《周處除三害》於去(2023)年10月上映,近日重新上架串流平台,引發討論熱潮;更在中國斬獲亮眼的票房成績。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該劇以主角被診斷出「肺癌」作為除三害的開端;事實上防治肺癌也需要在飲食方面除掉以下「三害」,以免後患無窮。

深坑大火引爆「空汙」竟是奪命因子?  研究示警:低濃度PM2.5也會增死亡風險

深坑大火引爆「空汙」竟是奪命因子? 研究示警:低濃度PM2.5也會增死亡風險

新北市深坑區昨(20)日驚傳電子產品廠房起火,雖於當晚6時撲滅火勢,但因該處置放大量電子產品與鋰電池,導致雙北多處傳出惡臭;濃煙更一度飄散至新北市新店、中永和與台北市文山區等地。雪上加霜的是,約1週前境外的空氣汙染隨著東北風大舉入侵台灣。

肺癌奪十大癌症首位  她不抽菸腫瘤2公分全無症狀!  醫揭肺癌風險與預後差別

肺癌奪十大癌症首位 她不抽菸腫瘤2公分全無症狀! 醫揭肺癌風險與預後差別

衛生福利部110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公佈,國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762人,其中「肺癌」首次超越大腸癌,成為十大癌症人數首位,發生個案來到16,880人,更是男女性癌症發生數第二名。過去肺癌發生期數偏晚,導致死亡率高,存活率低。

腹痛、脊椎側彎是「叢狀神經纖維瘤」作怪?  醫揭神經纖維瘤原因、症狀與治療困境

腹痛、脊椎側彎是「叢狀神經纖維瘤」作怪? 醫揭神經纖維瘤原因、症狀與治療困境

找不到原因長期腹痛,或孩子忽然發生「脊椎側彎」,竟可能是身體裡「叢狀神經纖維瘤」在作怪?台大醫院小兒神經科范碧娟醫師指出,神經纖維瘤(NF)主要有三大類型: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一型(NF1)、神經纖維瘤症候群第二型(NF2)、神經鞘瘤(許旺氏細胞瘤),其中以第一型(NF1)最常見。

抽「水菸」沒有比香菸更健康?  國健署駁:吸入菸霧「罹癌」風險恐倍增!

抽「水菸」沒有比香菸更健康? 國健署駁:吸入菸霧「罹癌」風險恐倍增!

近年於時下年輕人中流行的「抽水菸」行為,是否比香菸、紙菸或電子菸更健康?水菸對身體真的無害嗎?衛福部國健署澄清,水菸與紙菸均有使用「菸草」,皆會對健康造成危害。據世衛組織(WHO)資料顯示,水菸常見主成分為菸草,其加熱時會使用木渣、木炭等燃料,產生含有大量一氧化碳、金屬和致癌化學物等氣體。

新學期的2大學童健康指南 :親子一同修正壞習慣 共同邁向新生活

新學期的2大學童健康指南 :親子一同修正壞習慣 共同邁向新生活

國健署出生世代研究之長期追蹤調查資料指出,逾六成18 個月以下嬰幼兒曾與 1 名以上吸菸者同住,而家中吸菸者有高達八成都是「父親」,可見解決菸害問題刻不容緩,今年國健署核准新劑型納入戒菸門診補助,可助「立即緩解菸癮」及「緩解7大戒斷症狀」,對有戒菸意願者將是一大助力,可在戒菸門診請專業醫師開立或到指定通路、藥局購買,有助提升戒菸成功率。提供家中寶貝最好的生活環境、成長空間,其實可以單純的從父母、居家環境做起,吸菸父母或長輩及早戒菸,亦能從中樹立優良習慣與榜樣,陪伴孩子養成生活好習慣。

她不菸不下廚仍罹癌! 台灣肺癌人口「不抽菸比抽菸多」?  醫曝8大高風險群

她不菸不下廚仍罹癌! 台灣肺癌人口「不抽菸比抽菸多」? 醫曝8大高風險群

平時無抽菸習慣、甚至也不常下廚接觸油煙,仍可能有罹患肺癌的可能?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醫師表示,此前曾收治一名39歲女性患者,平時不抽菸也鮮少下廚煮飯,且外出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連接觸到汽機車廢氣的機會都很少,豈料在員工健檢時發現,肺部竟有0.5公分毛玻璃狀結節。

罹癌率高出87%!  飛行員、地勤竟是高風險職業?  研究揭3大關鍵原因

罹癌率高出87%! 飛行員、地勤竟是高風險職業? 研究揭3大關鍵原因

軍事飛行員一直都給人帥氣瀟灑的形象。不過,空軍軍官或地勤人員等從事航空相關產業者,癌症的風險可能比常人更高?此前由美國空軍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與普通民眾相比,戰鬥機飛行員及其飛行機組成員,更有可能被診斷出患有癌症,而在今年被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提出的報告所證實。

32歲年輕男血尿診斷膀胱癌!  小便出現3症狀勿輕忽  醫:有結石更危險

32歲年輕男血尿診斷膀胱癌! 小便出現3症狀勿輕忽 醫:有結石更危險

膀胱癌是國人最常見的泌尿道腫瘤之一,根據109年癌症登記報告數據,初診斷為泌尿器官腫瘤中約有4成是膀胱惡性腫瘤,發生率為男性癌症第11位。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丁原田受訪表示,膀胱癌近年發生比例有所增加,且隱隱然有年輕化趨勢,最年輕的收治個案年僅32歲,因血尿問題以為是結石或發炎,就醫後才意外檢查出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