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運動傷害」的根本原因?  醫詳解:沒暖身、一鞋到底都是大地雷

出現「運動傷害」的根本原因? 醫詳解:沒暖身、一鞋到底都是大地雷

近年運動風氣日漸提升,路跑、單車、重訓健身成為許多人的休閒嗜好,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11年《運動現況調查》報告,宣稱自己平時有運動習慣的國人比例高達 81.8%,而足部是容易累積運動傷害的部位, 部分民眾在運動傷害後運動意願下降,反而變得不願意運動,陷入「越動越不健康」的迷思。 亞東紀念醫院骨科部吳凱文醫師提醒,任何族群、年齡的國人都應維持適度運動量,才可維持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民眾在運動前應做暖身,運動後應適當伸展,如果運動時伴隨足部疼痛,應及早接受如動態足壓檢測等專業評估,瞭解自己的足壓、步態與重心,或及早詢求專科醫師檢查診斷,減少運動傷害的風險。

穿「高筒」籃球鞋能防扭傷嗎?  醫駁:做好「5大準備」比選鞋更重要

穿「高筒」籃球鞋能防扭傷嗎? 醫駁:做好「5大準備」比選鞋更重要

穿「高筒」配置的籃球鞋,是否可以預防扭傷?人一博愛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此前曾收治一名高中男生,因打籃球導致腳踝扭傷;家長認為低筒籃球鞋缺乏保護,是導致扭傷事件的主要原因。不過,根據研究實證,球鞋高低筒的配置與足踝扭傷不一定有直接相關。

「帝王病」痛風連國中生都會得?  專家揭防治策略:只靠「改善飲食」還不夠

「帝王病」痛風連國中生都會得? 專家揭防治策略:只靠「改善飲食」還不夠

痛風性關節炎曾被視為「帝王病」和「富貴病」,如今卻已廣泛影響現代人,連國中生也開始出現症狀。事實上痛風並非與「風」有關,而是與新陳代謝有關的疾病。

腳後跟疼痛不只與「跟腱炎」有關?  專家解析「3種後跟痛」差異、治療方法

腳後跟疼痛不只與「跟腱炎」有關? 專家解析「3種後跟痛」差異、治療方法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無論是走路、跑步,還是簡單的站立,我們經常無意識地依賴一種強而有力的結構,那就是人體的「阿基里斯腱」。這條全身最大的肌腱,不僅支撐著我們的身體重量,讓我們可以順暢地用腳尖站立、伸展和行走,卻也因為其不具有「纖維腱鞘」保護,成為易受傷害的部位。

糖尿病足病變盲點曝光:穿錯鞋竟成元凶?  專家揭秘選鞋「5大關鍵」

糖尿病足病變盲點曝光:穿錯鞋竟成元凶? 專家揭秘選鞋「5大關鍵」

面對逐年上升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如何應對糖尿病足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根據日本東京女子大學的驚人調查資料顯示,糖尿病足病變的前三大直接原因分別是:鞋子的問題佔百分之69%,燙傷佔百分之19%,外傷佔7%。

跑步後膝蓋痛與「核心肌群」有關?  手刀跑步竟是錯的?  醫揭跑步受傷迷思

跑步後膝蓋痛與「核心肌群」有關? 手刀跑步竟是錯的? 醫揭跑步受傷迷思

路跑風氣逐漸興盛,但不少人跑完步後卻感覺膝蓋疼痛,當心是跑步過度造成。台灣復健醫學會副理事長周適偉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除了明顯外傷如跌倒、撞傷之外,跑步後出現膝蓋疼痛,要考量是否運動量超出膝蓋負荷。另外,較少人注意到「核心肌群」不佳對運動表現的影響,也可能是膝蓋過度負荷的隱藏原因。

運動受傷後馬上冰敷  降低血液循環更難好?  治療師揭正確冰敷5大原則

運動受傷後馬上冰敷 降低血液循環更難好? 治療師揭正確冰敷5大原則

膽管癌是發生於肝臟內的癌症,雖然發生率較肝癌為低,但近年來人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膽管有如一條一條的小血管分佈在肝臟中,眾多小膽管匯集成較粗的膽管,肝臟右葉、左葉各有一條「肝內膽管」,其下緣合併為「總膽管」約7-10公分長,下端進入胰臟後再與胰管合併通向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則稱為「壺腹」。

運動時聽到「啪」一聲   不一定是前十字韌帶斷裂?  醫:先做3大測試釐清

運動時聽到「啪」一聲 不一定是前十字韌帶斷裂? 醫:先做3大測試釐清

前十字韌帶斷裂是所有愛好運動的人最怕的夢魘之一。但臨床上還是有很多人受傷後不自知,以為是膝蓋反覆扭傷,就醫後才發現是前十字韌帶斷裂造成膝蓋不穩定。前十字韌帶受傷常發生於不穩定狀態下的單腳落地,或是突然急停、改變衝刺方向時,腳並未跟隨身體轉動。造成韌帶被身體慣性給扭斷。

馬拉松選手靠它屢創紀錄!  「碳板跑鞋」上腳有如神助?  專家示警:背後潛藏4大隱憂

馬拉松選手靠它屢創紀錄! 「碳板跑鞋」上腳有如神助? 專家示警:背後潛藏4大隱憂

隨著跑步運動的興盛,一般民眾對於跑步鞋的性能與要求也逐漸增加。近年各各大鞋廠製造的跑步鞋,鞋底主打「碳纖維板」材質,聲稱其能增加地面的反彈力道,讓跑者產生猶如「貼地飛行」的感受;且自從知名馬拉松跑者Eliud Kipchoge首次嘗試以碳板跑鞋作為比賽用鞋、並打破大會紀錄以來,碳板跑鞋正逐漸成為專業跑者與運動愛好者的心頭好。

PRP增生治療都一樣?研究:關鍵在生長因子活化程度

PRP增生治療都一樣?研究:關鍵在生長因子活化程度

自體生長因子幫助軟組織傷口癒合。近幾年來廣受演藝圈明星、NBA球星等各界名人使用,詢問度也日益增加。但坊間也偶傳出,因所萃取的PRP沒有做好防菌管理,使得患者注射後感染,引發為感染性關節炎的治療失敗案例,需要注射抗生素治療一個月才能復原。PRP增生治療的效果,關鍵在生長因子活化程度。目前已發展成功I CARE PRP+ 高濃度自體修護生長因子,將生長因子濃度提升至一般PRP產品的80~100倍,可更有效增強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