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塑膠微粒」不只影響生殖功能?  研究揭危害:心臟病、中風風險高4倍以上

接觸「塑膠微粒」不只影響生殖功能? 研究揭危害:心臟病、中風風險高4倍以上

「塑膠微粒」不只可能影響人體的生殖系統,更有引起心血管事件、甚至增加死亡風險的疑慮?《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載研究指出,觀察到頸動脈組織中含有塑膠微粒者,在未來3年內罹患心臟病、中風的風險,以及全因死亡風險是未有塑膠微粒者的4倍以上。

喝零卡可樂竟有致癌風險?  專家警告:人工代糖「阿斯巴甜」恐還有2大危害

喝零卡可樂竟有致癌風險? 專家警告:人工代糖「阿斯巴甜」恐還有2大危害

就連喝「無糖可樂」,都可能對人體有害?世衛組織(WHO)旗下癌症部門「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近期宣布,人工代糖「阿斯巴甜」(Aspartame)可能會被列為潛在的致癌物質,與手機輻射、疱菜、殺蟲劑、汽油等同樣列為「2B類致癌物」。

她改用環保餐盒體內塑化劑仍超標!  一檢查驚曝:連「2用品」也有塑膠微粒

她改用環保餐盒體內塑化劑仍超標! 一檢查驚曝:連「2用品」也有塑膠微粒

近年「減塑救地球」的觀念逐漸普及,尤其2011年塑化劑造成食安風暴後,民眾對塑膠造成的危害更是愈發重視。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表示,事實上塑化劑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會透過食物、空氣、皮膚接觸等方式在體內形成假性荷爾蒙,進一步干擾內分泌系統。

塑膠微粒會「遺傳給下一代」?  專家點名:濕手拿發票、吸奶嘴都很危險

塑膠微粒會「遺傳給下一代」? 專家點名:濕手拿發票、吸奶嘴都很危險

現在,塑膠儼然已成為「生活必需品」,正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只要一想到這件事,我就覺得於心不安,因此,我一定要向各位說明塑膠製品的危險性。更有報告指出,如果孕婦體內囤積大量「雙酚A」,生出來的孩子將來很有可能會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或變胖。

剛洗好的衣服有股「味道」?  專家警告:先別放衣櫥! 至少晾X天後再收

剛洗好的衣服有股「味道」? 專家警告:先別放衣櫥! 至少晾X天後再收

洗衣店裡或剛洗好的衣服,都有一股獨特的臭味。受不了這種臭味的人,應該說是因為身體具備的感應器啟動,並且本能地覺得「這種氣味對身體有害」。這股臭味的源頭是「含氯乾洗劑」,是一種會導致肥胖、罹癌、心臟病、過敏症狀的致胖因子。

「人工色素」吃太多易引發大腸炎、過動症?  醫揭1招降低曝露風險

「人工色素」吃太多易引發大腸炎、過動症? 醫揭1招降低曝露風險

食品加工過程中的化學物質暴露過量,可能造成大腸發炎或增加「發炎性腸道疾病」(IBD)風險?一份發表於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動物研究指出 ,小鼠長期接觸「紅色40號」的人工色素成份會誘發輕微大腸炎,而著色劑的慢性暴露可能干擾小鼠的腸道微菌叢,增加大腸發炎問題。

喝瓶裝水讓男生「長不大」、女生性早熟?  毒物專家:寶特瓶勿重複使用!

喝瓶裝水讓男生「長不大」、女生性早熟? 毒物專家:寶特瓶勿重複使用!

寶特瓶產品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近期有網路流言傳出,飲用寶特瓶飲料會同時喝下大量塑膠微粒,食藥署甚至因此發文澄清。另外,長期購買飲用寶特瓶裝飲料,是否也會接觸到過量塑化劑,也是民眾常見的食安擔憂。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接受專訪表示,目前常見的塑膠製品大致上分為2種,分別為「PET」(聚乙烯對苯二甲酸脂,1號塑膠)與「PVC」(聚氯乙烯,3號塑膠)。PET常用於寶特瓶產品中,可耐熱範圍較廣,除非經過重複使用、腐蝕、過度加熱或處於高溫環境,否則並不會輕易釋放塑膠微粒。

哪種外食「塑化劑」最高?  喬治華盛頓大學警告少吃「漢堡肉」  連外包裝也有毒?

哪種外食「塑化劑」最高? 喬治華盛頓大學警告少吃「漢堡肉」 連外包裝也有毒?

「塑化劑」問題被批露以來,雖然帶動食安問題意識,然而塑料製品無所不在,是否仍可能經由食物或各種方式進入人體,累積到一定劑量之後形成健康風險?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近期的研究即表明,不僅食品本身可能含有劑量不一的塑化劑成分,工廠中的生產鏈、以及食物外包裝的塑料成分,也可能滲入食物當中,造成嚴重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