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運動賽事」和運動一樣健康? 研究:實際入場支持至少能獲「4大好處」

看「運動賽事」和運動一樣健康? 研究:實際入場支持至少能獲「4大好處」

運動不只用「做的」才能促進健康,光是用「看的」也能獲得益處?《Sport Management Review》刊載研究指稱,經常觀看運動賽事者的大腦結構,與較少觀看賽事者相比有些微差異:他們的主觀幸福感不僅有所提升、大腦特定區域也呈現較活躍的趨勢。

不只需要飼主陪伴!  研究證實:讓毛小孩享受「社交生活」  最能促進寵物狗健康

不只需要飼主陪伴! 研究證實:讓毛小孩享受「社交生活」 最能促進寵物狗健康

不少研究皆支持與「毛小孩」相處,有益於飼主的身心健康;而決定寵物本身的健康因素為何,大多數飼主卻知之甚少。如今一項涉及2萬隻以上寵物狗、刊載於《Evolution,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期刊的研究指出,如何判斷一隻寵物狗是否健康,可以從「5大因素」加以審視。

紅麴從保健品變「毒藥」的關鍵原因? 期刊證實:「3種有害毒素」都會導致肝腎病變

紅麴從保健品變「毒藥」的關鍵原因? 期刊證實:「3種有害毒素」都會導致肝腎病變

日本「小林製藥」公司生產之紅麴保健品,上週五(22)傳出多起服用者出現腎臟疾病問題;今(28)日更有4人宣告不治、至少106人住院觀察。衛福部食藥署已勒令國內業者主動通報並採取預防性下架,截稿前已有154名業者通報,顯現食安風暴不僅席捲日本,更已對國內食品業者造成影響。

不只練習冥想、運動有用! 專家揭:幸福感可以透過「7件事」培養

不只練習冥想、運動有用! 專家揭:幸福感可以透過「7件事」培養

想要獲得長久的「幸福感」,或許不必借助他人,而是需要「刻意經營」?日前刊載於《Higher Education》的研究指稱,個人主觀的幸福感受,可以透過「7種習慣」加以練習並實現;且若能持續練習這些習慣,幸福感也有望隨之延長,幫助促進個人的心理健康。

過了青春期卻「全身狂長痘」?  醫示警:「1私密部位」反覆冒痘恐是化膿性汗腺炎

過了青春期卻「全身狂長痘」? 醫示警:「1私密部位」反覆冒痘恐是化膿性汗腺炎

化膿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簡稱HS)起初徵兆如一般的青春痘,好發於腋下、頭皮、臀部、腹股溝、肛門周圍及生殖會陰部、女性乳房間和乳下等特定部位,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皮膚部的蔡呈芳醫師表示,由於冒痘位置較為隱私甚至可能會有流膿、散發異味等情況。

連微軟、亞馬遜都重視的「情商價值」是什麼?   專家教「4步驟」打造高情商職場

連微軟、亞馬遜都重視的「情商價值」是什麼? 專家教「4步驟」打造高情商職場

亞馬遜的情商團隊一開始是專案性質,如今已受到官方認可,有自己的預算案,並由理查.華擔任全球負責人。這項訓練名為EPIC領導力計畫(EPIC代表同理心〔Empathy〕、目的〔Purpose〕、啟發〔Inspiration〕與連結〔Connection〕),整個訓練以情商為焦點。

皮膚劇痛如釘子扎滿全身!  醫揭「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曙光:患者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皮膚劇痛如釘子扎滿全身! 醫揭「全身型膿疱性乾癬」治療曙光:患者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可以想像俗稱皮膚長釘子的疔瘡,只長一顆膿疱就讓人痛得難受;而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的膿疱則是長滿全身,一旦發作根本無法維持正常生活。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皮膚部曾涵琪醫師表示,全身型膿疱性乾癬發作時,皮膚除了會出現紅斑與脫屑,最典型的症狀是全身會長出大量膿疱。

90%慢性腎臟病人不知有病!  出現手腳麻木恐已末期?  6大族群務必及早篩檢腎功能

90%慢性腎臟病人不知有病! 出現手腳麻木恐已末期? 6大族群務必及早篩檢腎功能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簡稱CKD)在全球盛行率高達10%以上,影響超過8億人的腎臟健康與併發症死亡率 。同時,慢性腎臟病更是造成洗腎的重要原因,但因慢性腎臟病早期絕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導致及早診斷與治療的難度增加,更造成社會醫療的沉重負擔。

用「交友軟體」找結婚對象可行嗎?  研究揭殘酷真相:婚後感情穩定度恐較差

用「交友軟體」找結婚對象可行嗎? 研究揭殘酷真相:婚後感情穩定度恐較差

透過交友軟體、線上交友等方法尋求另一半,步入婚姻後是否能夠得到幸福?一直是不少年輕族群所好奇的議題。如今《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刊載文獻表明,伴侶以「線上約會」的形式相識並步入婚姻,初期的婚姻滿意度確實較高,但隨著時間過去,婚姻卻更容易出現「不穩定性」。

腸道微菌叢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  研究:「2種菌不足」恐增大腦澱粉樣蛋白沉積

腸道微菌叢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 研究:「2種菌不足」恐增大腦澱粉樣蛋白沉積

成人體內約有100萬億細菌,其中高達8至9成存活於腸道內。近年來,腸道菌群對於調節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發育的作用已逐漸明瞭,亦有研究指出腸道菌群失調與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包括重度焦慮症、憂鬱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巴金森氏症、思覺失調症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