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男演員出軌後人間蒸發! 心理師分析男方行為:分手後逃避「不僅可恥也沒用」

知名男演員出軌後人間蒸發! 心理師分析男方行為:分手後逃避「不僅可恥也沒用」

台灣男演員趁伴侶出國工作期間,被發現與知名R&B女歌手在河畔親熱,這一幕被媒體披露,象徵著感情背叛和公眾形象的崩塌。他的女朋友在得悉此事後傷心返回國內,面對已破裂的關係。男演員則在消息爆出前夜匆忙搬出同居住處,人間蒸發避開直接對峙。

25歲前單身越久好處越多?  研究證實:離婚後生活滿意度、薪資普遍較高

25歲前單身越久好處越多? 研究證實:離婚後生活滿意度、薪資普遍較高

青年時期的單身經歷,將會影響日後的生活滿意度與收入多寡?發表於《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的研究表明,個人於年輕時期的單身狀態,或許能幫助未來與伴侶關係破裂後,所需要面對的挑戰與瓶頸。研究作者亦對此表示,該文獻為少有探討單身好處的研究之一。

「住海邊」真的比較健康! 15國研究曝:靠海居民健康程度高37.5%

「住海邊」真的比較健康! 15國研究曝:靠海居民健康程度高37.5%

先前不少文獻表明,時常親近大自然的行為如看海、爬山,能夠促進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不過對於實際居住於海濱地區的民眾來說,其健康程度確實比都市居民更好?發表於《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的文獻證實,無論是前往海邊看海、或居住於海濱附近,都與更良好的健康程度有關。

矮個子更有可能是心理變態?  研究驚曝:身高矮小與「3種負面人格」強烈有關

矮個子更有可能是心理變態? 研究驚曝:身高矮小與「3種負面人格」強烈有關

長得相對矮小的族群,不僅在身材上有劣勢,就連性格扭曲的機率也較高?根據近期發表於《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的研究指出,身高相對較矮者、或期望長得更高的族群,其可能更具有與精神變態、自戀有關的「黑暗三角人格」(The Dark Triad personality traits)。

做事習慣「踩死線」是種病?  研究揭愛拖延後果:更容易憂鬱症、失眠、腰酸背痛

做事習慣「踩死線」是種病? 研究揭愛拖延後果:更容易憂鬱症、失眠、腰酸背痛

服用「威而鋼」不但有助於「重振雄風」,更能降低男性過早死亡的風險、延長預期壽命?《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刊載研究表明,如威而鋼、犀利士等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可能有助於降低男性心血管相關死亡與總體死亡率的風險,不過相關因果關聯仍需進一步研究加以證實。

心碎真的會傷身?  剛分手、離婚最嚴重?  專家:痛感如同「出過車禍」

心碎真的會傷身? 剛分手、離婚最嚴重? 專家:痛感如同「出過車禍」

墜入愛河總令人欣喜若狂、感到歡愉,但分手後主觀感受到的「心碎感」,確實可能傳遞至身體,造成實質意義上的「心碎」。劇烈壓力造成的身體傷害,往往與「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有關。

汪小菲、大S離婚議題延燒! 心理師解析男方性格:自恃甚高卻又「玻璃心」

汪小菲、大S離婚議題延燒! 心理師解析男方性格:自恃甚高卻又「玻璃心」

知名藝人徐熙媛(大S)近期和韓國明星具俊曄再婚,與前夫汪小菲的互動也成為媒體焦點。新竹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現任覓汨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林肇賢心理師受訪表示,汪小菲在婚後的一連串聲明與動作,可能為一種「不穩定的高自尊人格」特質的顯現。

28歲就開始不夠硬?  年輕男性硬度堪憂?  醫:多是混合型勃起功能障礙

28歲就開始不夠硬? 年輕男性硬度堪憂? 醫:多是混合型勃起功能障礙

台灣男性不只「長度」不夠突出,連「硬度」不夠硬的比例也比想像中更高? 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陳煜醫師指出,臨床上將勃起硬度分為4級「小黃瓜」、「帶皮香蕉」、「剝皮香蕉」以及最嚴重的「蒟蒻」。3級以下即可定義為勃起功能障礙(ED),大約52%的40-70歲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礙,40歲以上更有4成會發生勃起硬度不足的問題。

當「邊緣人」傷心又傷腦! 長期「社會孤立」後果比肥胖更嚴重

當「邊緣人」傷心又傷腦! 長期「社會孤立」後果比肥胖更嚴重

身為社會群體中的一份子,當沒有親友陪伴在側,難免會產生「孤獨感」。偶爾當一回「邊緣人」或許能得到片刻自在,但有不少研究證明,長期的孤獨感可能造成對身心不利的後果,包括步入老年後的癡呆症風險增加、認知功能下降;以及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太會「忍」讓男人較短命?「情緒問題」不處理恐傷心又傷身

太會「忍」讓男人較短命?「情緒問題」不處理恐傷心又傷身

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相較女性而言,為符合社會期待與性別氣質,男性往往容易隱藏情緒,而且更不擅長分享內心擔憂或困難,深怕被社會貼上「軟弱無能」的標籤,如此的性別差異現象也間接增加了男性健康風險。美國神經科駐院社工 Leo Newhouse 在《哈佛健康出版社》專文中表示,為符合社會期待,男性自幼就被教導壓抑情緒。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壓力、焦慮或憂鬱症狀,更可能促使酗酒、吸毒等濫用物質的行為風險,最終導致自殺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