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一冷就感冒頭痛、手腳冰?   冬天「氣血受阻」這樣吃改善寒底體質

天氣一冷就感冒頭痛、手腳冰? 冬天「氣血受阻」這樣吃改善寒底體質

近日氣溫明顯驟降,不少受到天氣影響,容易出現頭痛不適的狀況。張語希營養師於社群指出,不少民眾外出時沒有攜帶帽子、毛帽等保暖物件,冷風吹過頭不時就會引起劇烈頭痛,往往需要返家吃完止痛藥後才有改善。張語希營養師表示,事實上吹冷風頭痛可能是「氣血受阻」的一種表現,這類族群不僅平時體弱怕冷、手腳容易冰冷,更常在寒流來襲時蒙受感冒症狀的困擾。

立冬進補沒做「4件事」  恐只養肉不養生!  注意「2現象」是補過頭警訊

立冬進補沒做「4件事」 恐只養肉不養生! 注意「2現象」是補過頭警訊

立冬至,不少民眾都會相邀親友大啖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來應景進補。樂生療養院藥劑科提醒,上述看似美味的藥膳補湯,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風險。別忘了「中藥材也是藥」,呼籲身邊正在服用西藥或中藥的朋友們,小心滿足口慾後,藥膳補湯與藥物間的「交互作用」,恐引發身體的劇烈反彈。

5症狀恐為「用眼過度」警訊! 眼藥水怎麼滴最有效?  食藥署:「6步驟」要做到

5症狀恐為「用眼過度」警訊! 眼藥水怎麼滴最有效? 食藥署:「6步驟」要做到

無論使用電腦、追劇或玩手遊,民眾的生活與3C產品幾乎密不可分,也容易造成用眼過度問題。若長時間緊盯螢幕,使眨眼次數減少,再加上光線不足、距離螢幕太近、配戴隱形眼鏡等,都可能導致眼睛乾澀、搔癢、疲憊等乾眼症狀發生。不少民眾會購買眼藥水來緩解眼睛疲勞,但這些產品可以如保養品一般,頻繁地使用嗎?

多吃生菜沙拉瘦更快? 大量出汗不等於「代謝好」? 中醫師破解「5大」夏季健康迷思

多吃生菜沙拉瘦更快? 大量出汗不等於「代謝好」? 中醫師破解「5大」夏季健康迷思

今年「大暑」時節迎來長達6天超過36度的極端高溫,醫療門診中不乏有民眾上門求助關於「熱傷害」造成的不適症狀。京都堂中醫師邱冠忠中醫師指出,有5項容易在夏季產生的迷思,提醒民眾別讓錯誤觀念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引發肥胖。

昏沉、腹脹、關節痛是濕氣重!  中醫曝5大「壞習慣」害濕氣瘀滯

昏沉、腹脹、關節痛是濕氣重! 中醫曝5大「壞習慣」害濕氣瘀滯

今年端午前後適逢20年來「最完整典型」的梅雨季,連日雨水容易讓敏感族群身體出狀況,伴隨心情煩悶、情緒低落等症狀,天氣轉晴時通常會恢復正常。但部分族群會出現頭暈、身體沉重無力、食慾不振、昏沉而影響日常生活,中醫師提醒,身體有類似狀況時不可大意,當心是「溼邪」影響健康。

清冠一號適合哪些人?  對哪些症狀有效?  太寒會腹瀉怎麼辦?

清冠一號適合哪些人? 對哪些症狀有效? 太寒會腹瀉怎麼辦?

本土疫情確診數連日突破5萬人,中醫處方藥「清冠一號」詢問度與日俱增。新光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奎祐醫師受訪表示,清冠一號基本上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用,方劑內容是根據「荊防敗毒散」調整,可幫助提升抗發炎、讓病勢得到良好控制。

確診居隔必讀!醫詳解常備藥物:發燒、咳嗽、流鼻水用藥正確知識

確診居隔必讀!醫詳解常備藥物:發燒、咳嗽、流鼻水用藥正確知識

Omicron確診人數預計將持續上升,不少輕症族群將面臨居家隔離與居家照護,家中常備藥品該如何準備也成為民眾關注重點。台大醫院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家豪醫師在社群分享確診後輕症可使用的4類緩解症狀常備藥品,並提醒確診民眾居家用藥的注意事項。

胃食道逆流該怎麼辦?攝取營養可改善?避開6地雷食物

胃食道逆流該怎麼辦?攝取營養可改善?避開6地雷食物

火燒心通常發生在飯後,病患主觀感覺在胸骨後方有灼熱感。食物逆流則是病患少量胃內食物合併酸性物質,向上跑到嘴內或咽下部。其他可能症狀,尚包括吞嚥困難、胸痛、胃灼熱感、咽喉異物感(globus sensation)或吞嚥疼痛(odynophagia);少見的是甚至可能會造成慢性咳嗽及喘鳴(wheezing)。

冬天補錯反而傷身體?  中醫師教「養生4招」:腸胃弱、壓力大者必看

冬天補錯反而傷身體? 中醫師教「養生4招」:腸胃弱、壓力大者必看

冬至時節是傳統上進補的日子,加上近日天氣轉涼,不少民眾會喝暖湯,或攝取加有辛香料的料理、藥膳,幫助身體保養。不過,由於年齡、性別、生活習慣不同,每個人的體質及適合保養的方式也不盡相同。高雄醫大附設中和醫院中醫部婦兒科主任董懿容表示,有人怕冷、有人怕熱,有人容易口乾、有人常睡不好,不一定在寒冬時吃溫熱烈性的膳食就能補精力,更需要專業醫師的專業介入。

身心健康也需「超前部署」! 西藏名醫籲培養「10大習慣」 助重症患者奪回「健康主控權」

身心健康也需「超前部署」! 西藏名醫籲培養「10大習慣」 助重症患者奪回「健康主控權」

近年來西方大力倡議的「預防醫學」,逐漸受到各界重視。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認為,在數千年前的東方社會,即有智者在倡議「心靈養生」的重要性,是西方預防醫學尚未觸及的一部分。洛桑加參醫師表示,比起「消滅」或「對抗」疾病,更需留意心境上的「轉化」,若不喜歡現在的身心靈狀態,「轉變心境」或許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醫師認為,許多凡夫俗子一再重蹈覆轍、卻屢屢要求最好的結果;而智者則會記下每次的實驗結果,在一場場生活實驗中不斷轉化、改善自己的行為與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