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很少不代表就會瘦!  營養師透露:6件事讓體脂肪「默默飆高」

吃很少不代表就會瘦! 營養師透露:6件事讓體脂肪「默默飆高」

就算平時的飲食總量較少,仍可能面臨「體脂過高」的窘境?嫚嫚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診間近期有一50歲中年女性患者,平時總量偏少,體脂肪卻高達40%。進一步問診後發現,雖然該患者一天僅吃兩餐、進食量也很少,但喜歡每天吃點餅乾、搭配含糖手搖飲的飲食內容,應是造成其體脂居高不下的主因。

皮膚疾病好不了是「吃錯食物」害的?  營養師揭「10大類飲食」讓濕疹症狀惡化

皮膚疾病好不了是「吃錯食物」害的? 營養師揭「10大類飲食」讓濕疹症狀惡化

近期天氣乍暖還寒,季節交替之時更容易讓皮膚疾病「大爆發」?不少濕疹、乾癬患者的症狀反覆發作,皮膚癢到影響生活作息,殊不知攝取特定的「地雷食物」,正可能是造成敏感體質的毒藥。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提醒,如果皮膚症狀總是反覆發作且治不好,就要多注意避開以下10大類食物一段時間。

越吃越少體重卻不減反增? 醫示警:踩到「9大地雷」怎麼吃都難瘦!

越吃越少體重卻不減反增? 醫示警:踩到「9大地雷」怎麼吃都難瘦!

為何日常飲食越吃越少,體重卻不減反增?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減重的第一步如同投資,需了解「趨吉避凶」的原理,也就是先別急著學習標新立異的減肥方法,反而該從基礎做起,避開生活中常見的「地雷食物」。不少食物看似無害,吃下肚卻容易導致「熱量爆卡」,讓減重目標遙遙無期。

為何減肥老是失敗? 研究公布「4大肥胖型態」: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

為何減肥老是失敗? 研究公布「4大肥胖型態」: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

「肥胖」問題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於社群列舉《Obesity》研究指出,肥胖狀況可藉由生理、心理層面劃分出「4大體質」。該研究招募450位肥胖者進行試驗,針對其飲食型態(飢餓感、飽足感、胃排空)、享樂進食、基礎代謝率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後,研究人員將肥胖者分為4種表型,並且提供相應的對策。

冬天是「養肝」最佳時機! 營養師推「15大護肝食材」 幫肝臟做年末大掃除

冬天是「養肝」最佳時機! 營養師推「15大護肝食材」 幫肝臟做年末大掃除

時至年末,各大企業的財務或營運狀況需要做總結或回顧,上班族可能需要花更長的工時工作,造成過大得心理壓力。此外,年末聚會、尾牙眾多,不少民眾週末顧著狂歡,卻忽略了「肝指數」此時正默默地拉起警報。

爽吃生魚片竟「附贈寄生蟲」!  腸胃科醫師驚曝:連胃酸都無法殺死

爽吃生魚片竟「附贈寄生蟲」! 腸胃科醫師驚曝:連胃酸都無法殺死

吃完美味的「生魚片」,突然自覺腹痛、噁心,可能是食物中的「寄生蟲」所引起?員榮醫院胃食道逆流中心主任吳文傑醫師於社群分享,日前診間一名患者出現嚴重的胃食道逆流,隨即就醫並照胃鏡後發現,該患者的胃部竟有一隻活跳跳的「寄生蟲」。

吃魚真會變聰明?  營養師公布「10大營養魚類」排行:鮭魚竟排不到前3名

吃魚真會變聰明? 營養師公布「10大營養魚類」排行:鮭魚竟排不到前3名

與其透過魚油等保健食品補充營養,不如多吃「深海魚類」補充DHA與EPA?高敏敏營養師透過社群貼文指出,長輩常說「吃魚會變聰明」,主要原因為魚肉中含有豐富的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其中DHA有助於孩童腦部及視力發育、延緩成年人腦部和視力退化,EPA則有抗發炎、預防血栓形成、保護心血管、降低慢性病風險等效果。

時常便祕、腹脹、打飽嗝?  專家呼籲:養成「9習慣」預防消化不良

時常便祕、腹脹、打飽嗝? 專家呼籲:養成「9習慣」預防消化不良

現代人飲食西化、加上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消化不良」已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消化不良往往伴隨腹脹、脹氣、打嗝、便祕、腹瀉等惱人的情況,若腸胃道症狀持續出現,應審慎考慮改善生活習慣。美國心臟病學會院士Yasmine S. Ali表示,以下9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緩解與消化不良相關的症狀,並改善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多吃高纖食物、多加運動、減輕壓力、少吃讓胃部不適的食物、細嚼慢嚥、多喝水、全麥食物代替精緻澱粉、攝取綠葉蔬菜、攝取瘦肉蛋白。

中秋節放縱吃烤肉、月餅  小心身材真的「BBQ」!  營養師授「1招」降罪惡感

中秋節放縱吃烤肉、月餅 小心身材真的「BBQ」! 營養師授「1招」降罪惡感

近日適逢中秋佳節,享受口腹之欲的同時,也要注意大餐可能為腸胃帶來「沉重負擔」。高敏敏營養師表示,假期大魚大肉過後可透過原型高纖食材、搭配好菌執行「腸胃公休日」,幫助循序漸進減輕腸胃負擔,揮別「卡卡不順暢」,維持良好消化機能,為秋季儲備良好代謝力。

夏天喝啤酒消暑等同「直接喝油」?  營養師警告:一天2瓶熱量就超標

夏天喝啤酒消暑等同「直接喝油」? 營養師警告:一天2瓶熱量就超標

炎炎夏日,不少民眾喜好透過飲用「冰啤酒」消暑;與親友聚會時更少不了酒水助興。不過,酒精素有「液態麵包」之稱,熱量累積不容小覷。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民眾若有慢性疾病、肥胖問題,飲酒時務必節制,並養成計算熱量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