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常用「3C產品」安撫吵鬧幼童  孩子脾氣恐只會「更暴躁」

研究:常用「3C產品」安撫吵鬧幼童 孩子脾氣恐只會「更暴躁」

用手機、平板安撫正在吵鬧的孩童,可能不是件好主意?權威期刊《JAMA》近期刊載的研究證實,父母長期將電子設備中的遊戲、影音內容,做為平復孩子情緒的方式,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他們將更難以學習調節情緒,日後暴躁、焦慮、反抗等跡象恐怕會更加明顯。

艾成墜樓/親友想輕生怎麼辦?  心理師曝1招避免憾事:讓他們知道有「其他選擇」

艾成墜樓/親友想輕生怎麼辦? 心理師曝1招避免憾事:讓他們知道有「其他選擇」

藝人艾成驚傳墜樓過世,引發各界譁然與不捨。過去報導曾指出艾成曾反覆罹患憂鬱症與躁鬱症,身心狀況較常人不穩定。當身邊親友有輕生意念或想法,民眾該如何給予適當的協助與關懷?有輕生想法的人,行動前有哪些徵兆可循?

自戀者影響「職場氛圍」? 更不易遵循防疫措施?  研究曝常見「4特質」

自戀者影響「職場氛圍」? 更不易遵循防疫措施? 研究曝常見「4特質」

台灣受到華人教育思想深遠,做事情強調謙虛、不張揚,這樣的社會氛圍導致大眾對於「自戀者」的印象不甚理想。事實上,過度自戀者或心理學上定義的「自戀型人格障礙」者,在工作場域中確實可能影響團隊合作、讓跨部門間的溝通效率極低:甚至有研究指稱,自戀程度較高者更不容易遵守疫情大流行下的防疫措施。

會不會得精神病  掃描腦部就知道?  情緒、逆境、多巴胺影響發病率?

會不會得精神病 掃描腦部就知道? 情緒、逆境、多巴胺影響發病率?

心理問題成為現代人不可忽視的一大威脅。尤其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各地皆報告了更高比例的精神疾患問題;在台灣,2021年1-9月精神科求診人數突破130萬人,較去年增加3.2%、更較前年同期成長10%。然而,人們對於精神疾病的成因仍然知之甚少。相關研究指出,共病性的早發性精神疾病,風險因素互有重疊、且症狀不一,這使得疾病走向、變得難以預測,癒後治療流程也相對棘手。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發布一則研究報告,指出早發性精神問題,可能主要由3因素的結合所引起。

自戀型人格容易戲劇化、缺乏同理心?  心理師提醒:關係出現5徵兆當心遇上恐怖情人

自戀型人格容易戲劇化、缺乏同理心? 心理師提醒:關係出現5徵兆當心遇上恐怖情人

何謂自戀型人格?山曉心理治療所所長許家綺心理師表示,根據DSM-5的人格障礙診斷準則,人格障礙可分為三大類,A群人格較有古怪、偏離常態的傾向;B群人格容易戲劇化、不穩定;C群人格與焦慮、害怕等表現有關,而自戀型人格是屬於B群人格中的其中一種。許家綺心理師提醒,B群人格具有不少共同特質,比如行為與情緒較戲據化、人際關系不穩定、關係變化較極端、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較易缺乏同理心等等。

注意力不足、反應變慢是「思覺失調」徵兆?  思覺失調如何確診?  醫師:壓力、病毒都是誘發因素

注意力不足、反應變慢是「思覺失調」徵兆? 思覺失調如何確診? 醫師:壓力、病毒都是誘發因素

隨著社會事件與影視內容流行,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逐漸受到關注。思覺失調症與基因有明顯關係,與多種遺傳基因有關,並不是單一基因突變造成,包括憂鬱症、躁鬱症、精神官能症或思覺失調症,有家族史者皆應提高警覺,或盡早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會產生幻覺、幻聽,患者可能會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反應速度變慢等跡象。如果是青少年時期發病,則可能導致學習狀況不佳、學業退步、行為怪異等問題。

愛吃糖不僅器官壞光光  心理狀態也會受影響?研究:嗜甜與攻擊性行為有關

愛吃糖不僅器官壞光光 心理狀態也會受影響?研究:嗜甜與攻擊性行為有關

愛吃甜食、喝含糖飲料已成為全台灣人民的一種習慣,也造就了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等疾病常常在每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出現。事實上,過量的糖分攝取不只會影響到身體器官的運作,對於個人的心理狀態可能也會有影響。近日一則美國研究就顯示,嗜糖過度可能會造成個人的注意力不集中、侵略性人格變強,甚至與過動症、躁鬱症等等心理疾病都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