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房前喝咖啡更容易「性高潮」?  專家闢謠:心理作用罷了! 不如多做「8件事」有效

行房前喝咖啡更容易「性高潮」? 專家闢謠:心理作用罷了! 不如多做「8件事」有效

咖啡是少數實證對人體具有潛在好處的飲料之一;如今竟有創作者於「抖音」(Tik Tok)聲稱,在性愛前喝下3杯濃縮咖啡,可以增加性高潮的程度、更有助於性愛歡愉。美國性學委員會專科醫師、性學專家Susan Milstein博士駁斥,喝咖啡後感覺更容易達到性高潮,可能純粹只是心理作用罷了。

痛失手足傷心臟!  研究:曾經歷兄弟姐妹過世  心肌梗塞風險恐增66%

痛失手足傷心臟! 研究:曾經歷兄弟姐妹過世 心肌梗塞風險恐增66%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過去相關研究已指出,父母至親死亡的壓力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CVD)發生風險。近期一項觀察性研究則發現,從兒童時期到成年後曾遭遇兄弟姐妹死亡者,發生早發性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17%,其中尤以心肌梗塞風險比例增加66%最多,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也較未經歷過手足死亡者上升52%。

連政治冷感者也遭殃!  醫揭「選舉症候群」10大徵兆:嚴重恐引起心肌病變

連政治冷感者也遭殃! 醫揭「選舉症候群」10大徵兆:嚴重恐引起心肌病變

2024年總統大選暨立委選舉如火如荼進行,相關訊息佔據了台灣人民一大部分的生活。當選舉落幕時,結果必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此時除了候選人外,民眾也容易出現生理和心理的狀況,例如焦慮、易怒、憂鬱等。亞東醫院精神科林竺君醫師提醒民眾,務必注意自己是否出現「選舉症候群」。

「番茄鐘工作法」真能提升工作效率?  研究證實:遇「1情況」效果恐大打折扣!

「番茄鐘工作法」真能提升工作效率? 研究證實:遇「1情況」效果恐大打折扣!

現代人上班工時長,需要頻繁「腦力激盪」,因此每日的工作任務中,找到正確提升生產力的技巧、恢復專注度,成為每位上班族的必修課題。究竟哪些方法可以提升工作專注力?研究證實,先前廣受歡迎的「番茄鐘工作法」確實對提高工作效率有幫助。

不只更長壽!  哈佛點名10招增加幸福感  降低中風、冠心病與糖尿病風險

不只更長壽! 哈佛點名10招增加幸福感 降低中風、冠心病與糖尿病風險

不少心理學研究指出,更快樂的人通常活得更健康,增加幸福感與快樂真的能帶來更好的身心健康狀態嗎?一般人求快樂而不可得,又可以如何解決?一項隨機研究試驗顯示,參加心理諮商6個月之後,接受過心理諮商的人不只變得更快樂,而且在之後請病假的天數也明顯減少。研究團隊宣稱,透過隨機對照試驗可以初步證明,「主觀幸福感」不只是一種感受,的確與身體健康有部份的因果關係。

邊緣人更短命?  研究曝「孤獨感」使生物年齡老1.65歲:比吸菸還「折壽」

邊緣人更短命? 研究曝「孤獨感」使生物年齡老1.65歲:比吸菸還「折壽」

可別小看「孤獨」所造成的潛在心理問題!長期孤苦無依、遠離群體生活,心理疾患恐將影響「生理年齡」,造成預期壽命縮短。根據《Aging》期刊近日所刊載的研究指出,孤獨感相較吸菸、飲食習慣或壓力,更容易加速「生理性老化」,平均而言較健康正常人衰老了1.65歲。

別再下班躺床耍廢! 追劇滑IG是「無效放鬆」? 專家:做「7件事」才能有效紓壓

別再下班躺床耍廢! 追劇滑IG是「無效放鬆」? 專家:做「7件事」才能有效紓壓

對許多人來說,周一到周五為工作消磨得精疲力盡,平日夜間與周末想當然是用來「放鬆」的。可是,很多上班族總感覺自己愈來愈累,無論怎麼放鬆似乎都沒辦法修復,像是逐漸充不飽電的行動電源,白天消耗精力的速度也變得愈來愈快。很多人可能是「放鬆」方式出了問題。耍廢讓大腦貌似感覺到快樂,其實過量的多巴胺反而會造成壓力,在期待渴望的目標的同時,也會感到焦慮。

太勤勞、缺乏認同、壓抑情緒都與罹癌有關?  心理師揭7大「癌症性格」

太勤勞、缺乏認同、壓抑情緒都與罹癌有關? 心理師揭7大「癌症性格」

性格不僅可能決定命運,更與個人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根據過往的研究指出,個人若有特定的人格特質,可能與日後的癌症風險有關。《Psychosomatic Medicine》刊載研究即指稱,常見於心理特質理論中的「PSI六大依賴型性格特質」,可能與罹患癌症有關。第1型人格與乳癌的發生率呈現正相關;第5型人格則與乳癌、攝護腺癌、大腸癌等癌症無關,並與其他常見癌症 (如肝癌、胰臟癌、口腔癌等等)可能有所關連。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哈佛教一秒學會放鬆10招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哈佛教一秒學會放鬆10招

身上背負數種壓力,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早已司空見慣。不過,隨著時間流逝,壓力源可能持續傷害身體與心靈健康。哈佛大學直屬健康機構《哈佛健康出版社》即指出,失智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皆可能與長期壓力有關。美國麻州總醫院心理諮商中心專家Shalu Ramchandani指出,個人面對壓力並感到威脅或危險時,會透過釋放壓力荷爾蒙、收緊肌肉、血壓上升以進入「備戰狀態」。

噪音傷腦是真的?  丹麥研究:增阿茲海默症風險  十大「癡呆風險因子」快避開

噪音傷腦是真的? 丹麥研究:增阿茲海默症風險 十大「癡呆風險因子」快避開

環境因素對人體健康而言,往往藏有巨大的潛在影響,如同空氣污染已被公認與慢性病甚至癌症有關。在空污之外,歐洲將交通噪音列為影響健康的第二大風險因子。以往流行病學多將交通噪音與冠心症、肥胖、糖尿病連結,可能的生理機轉是噪音會引起一連串壓力反應,影響自律神經與內分泌系統,釋放壓力激素。夜間噪音甚至被認為會促使內皮細胞功能障礙、氧化壓力反應,導致免疫系統改變,增加體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