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筆引發自殺、憂鬱? FDA初步認定無關連! 醫師親測3招維持減肥好心情

瘦瘦筆引發自殺、憂鬱? FDA初步認定無關連! 醫師親測3招維持減肥好心情

瘦瘦筆、瘦瘦針爆紅問世,以抑制食慾、短時間瘦身的有感效果成為新一代「減肥聖物」,加上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等名人加持下,為整體減肥市場帶來極大風潮,在PTT、Dcrad等各個論壇都可以看到許多減重有成的心得分享。

樂觀主義者「認知功能」更差?  研究:過度「正面思考」恐使人破產、提高早死風險

樂觀主義者「認知功能」更差? 研究:過度「正面思考」恐使人破產、提高早死風險

「正向思考」與「樂觀態度」往往與成功的人生連結在一起。但事實是否真為如此?《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最新研究稱,隨時展現樂觀的態度,反而使其成為一種「毒雞湯」,除了可能使個人認知功能下降,更與糟糕的財務狀況、較低的責任心有關。

一量血壓竟發現「心臟癌症」! 醫示警:「射出分率」正常仍可能心臟衰竭

一量血壓竟發現「心臟癌症」! 醫示警:「射出分率」正常仍可能心臟衰竭

不少人一生從未量過血壓,一量之下竟發現血壓數值不僅超標,甚至罹患有著「心臟癌症」的心臟衰竭。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亞東醫院吳彥雯醫師解析,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該族群在生活中並未特別留意健康問題;二是特定的心臟衰竭病例相對難以發現,尤其對於「射出分率」數值正常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運動受傷後馬上冰敷  降低血液循環更難好?  治療師揭正確冰敷5大原則

運動受傷後馬上冰敷 降低血液循環更難好? 治療師揭正確冰敷5大原則

膽管癌是發生於肝臟內的癌症,雖然發生率較肝癌為低,但近年來人數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膽管有如一條一條的小血管分佈在肝臟中,眾多小膽管匯集成較粗的膽管,肝臟右葉、左葉各有一條「肝內膽管」,其下緣合併為「總膽管」約7-10公分長,下端進入胰臟後再與胰管合併通向十二指腸,在十二指腸的開口則稱為「壺腹」。

害怕社死更該主動社交?  研究:與陌生人「搭訕」可增加自信心、減少尷尬

害怕社死更該主動社交? 研究:與陌生人「搭訕」可增加自信心、減少尷尬

人類雖為「群居動物」,但亦有不少族群較為內向、高敏感,他們害怕與陌生人進行社交,也害怕自己的情緒與情感得不到回應。近期《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刊載研究卻指出,與陌生人交談不總是那麼令人恐懼,甚至能夠增強幸福感、歸屬感,幫助改善心理健康。

性格決定健康程度? 樂觀者心病風險降35%   與這「2種態度」息息相關

性格決定健康程度? 樂觀者心病風險降35% 與這「2種態度」息息相關

你覺得性格會不會影響健康?比如壽命的長短、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如果有影響的話,又是為什麼?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樂觀的人似乎真的比較健康:一、2019年時,一項包含22萬人的系統性回顧及統合分析指出,心態較樂觀的人,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降低35%,死亡率降低14%。二、2022年7月,另一項統合分析顯示更樂觀的人不只死亡率較低,相較於悲觀者,樂觀者的心血管風險下降近四成。三、美國心臟協會2021年提出建議,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時,要納入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態。

艾成墜樓/親友想輕生怎麼辦?  心理師曝1招避免憾事:讓他們知道有「其他選擇」

艾成墜樓/親友想輕生怎麼辦? 心理師曝1招避免憾事:讓他們知道有「其他選擇」

藝人艾成驚傳墜樓過世,引發各界譁然與不捨。過去報導曾指出艾成曾反覆罹患憂鬱症與躁鬱症,身心狀況較常人不穩定。當身邊親友有輕生意念或想法,民眾該如何給予適當的協助與關懷?有輕生想法的人,行動前有哪些徵兆可循?

「三陰性乳癌」只能化療?  新療法有望「病理完全緩解」  醫:勿太早放棄!

「三陰性乳癌」只能化療? 新療法有望「病理完全緩解」 醫:勿太早放棄!

乳癌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根據衛生福利部108年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約新增1萬5千名乳癌病友。而在所有乳癌類型中,三陰性乳癌占比約10-15%。中國醫藥大學醫療體系乳房醫學中心劉良智主任表示,臨床發現有一群病友化療後容易較早復發,治療上不可一視同仁,因此進一步研究,找出容易復發的「高風險早期三陰性乳癌」族群,給予對應的治療對策。

「血清素太低」非憂鬱症主因?  服藥效果有限?  研究:恐使患者「越吃越悲觀」

「血清素太低」非憂鬱症主因? 服藥效果有限? 研究:恐使患者「越吃越悲觀」

長期以來,學界普遍認為大腦內「血清素」(Serotonin)的失衡與缺乏,可能是發生心理疾病的主因之一,如憂鬱症。不過,截至目前為止,卻沒有研究能證實該論點是否成立。7月甫發表於權威期刊《Nature》旗下子出版品《Molecular Psychiatry》的研究更聲稱,憂鬱症與血清素濃度「毫無關聯」,推翻大眾對憂鬱症的普遍認知。

身心健康也需「超前部署」! 西藏名醫籲培養「10大習慣」 助重症患者奪回「健康主控權」

身心健康也需「超前部署」! 西藏名醫籲培養「10大習慣」 助重症患者奪回「健康主控權」

近年來西方大力倡議的「預防醫學」,逐漸受到各界重視。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認為,在數千年前的東方社會,即有智者在倡議「心靈養生」的重要性,是西方預防醫學尚未觸及的一部分。洛桑加參醫師表示,比起「消滅」或「對抗」疾病,更需留意心境上的「轉化」,若不喜歡現在的身心靈狀態,「轉變心境」或許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醫師認為,許多凡夫俗子一再重蹈覆轍、卻屢屢要求最好的結果;而智者則會記下每次的實驗結果,在一場場生活實驗中不斷轉化、改善自己的行為與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