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邦克列酸! 最多食物中毒案例因「它」而起:遇4情況感染風險更高

不是邦克列酸! 最多食物中毒案例因「它」而起:遇4情況感染風險更高

近期食品中毒事件頻傳,尤其「邦克列酸」所引起的寶林茶室案,引起民眾不小的恐慌。事實上,衛福部食藥署針對國內食品中毒案件統計,2022年由「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造成的食品中毒案件數、患者數皆為細菌性食品中毒第一位。

王品食物中毒案元凶是「諾羅病毒」?  醫:傳染季返家必做1動作  否則恐「一人得全家得」

王品食物中毒案元凶是「諾羅病毒」? 醫:傳染季返家必做1動作 否則恐「一人得全家得」

台灣食安風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寶林茶室」邦克列酸(Bongkrek acid)中毒事件後,知名餐飲集團「王品」旗下2家餐廳「初瓦」、「嚮辣」;日本料理餐廳「藏壽司」接連傳出食物中毒案例,其中初瓦與嚮辣通報案例共計82例、藏壽司更是在11天內接獲2起通報,新莊、淡水分店已被勒令暫停營業。

寶林茶室案真凶藏在「5種最毒細菌」之中?  重症醫示警:在「這場域」用餐中毒風險最高

寶林茶室案真凶藏在「5種最毒細菌」之中? 重症醫示警:在「這場域」用餐中毒風險最高

位於台北市的馬來西亞素食餐廳「寶林茶室」,近日疑似爆發集體食物中毒,截至今(27日)下午2點已累計10起中毒案例,其中更有2人死亡、2人ICU急救中。因中毒者以食用河粉、粿條等澱粉食物為主,目前各界推測致毒的根本原因與米酵菌酸、仙人掌桿菌等細菌或毒素有關。

後新冠時代「超級細菌」將稱霸?  專家:每年恐將奪走3.3萬條人命

後新冠時代「超級細菌」將稱霸? 專家:每年恐將奪走3.3萬條人命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3年,最近在我國又拉出第四波大流行。新冠病毒威脅尚未遠離,醞釀中的隱形風暴:「抗生素抗藥性疫情細菌」盛行率,同樣不可輕忽,一旦染疫同時合併感染某些抗藥菌,住院時間可能延長2至3倍。

益生菌何時吃才有用?  7類菌株差很大!  藥師揭益生菌作用與成份真相

益生菌何時吃才有用? 7類菌株差很大! 藥師揭益生菌作用與成份真相

健康人腸道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細菌共生體,超過100萬億個細菌細胞,涵蓋1000個不同種屬的菌株。很多人會把「排便順暢」和「促進消化」兩個混為一談,益生菌在一般情況下,主要被探討的是「減少腸道壞菌」與「整腸」的功能。「促進消化」則是指把營養素分解讓人體可以吸收攝取,適合補充的是消化酵素、鳳梨酵素、木瓜和奇異果酵素才能有促進消化作用,兩者有所區別,消費者很容易混淆。

常生病更難被異性喜歡?  研究:免疫功能較差恐導致擇偶困難

常生病更難被異性喜歡? 研究:免疫功能較差恐導致擇偶困難

免疫力較差的族群,不僅容易生病,在擇偶市場上被挑選的機率也較低?刊載於《Adaptive Human Behavior and Physiology》的研究指稱,個人免疫系統的強弱,與作為伴侶的自我感知價值高低有關;自我感知價值越低落者,越認為自己難以擇偶、或在擇偶市場中無法佔得優勢。

新冠+流感+RSV  「三重流行」恐翻轉疫情?  次世代奈米口罩雙重防護可擋99%

新冠+流感+RSV 「三重流行」恐翻轉疫情? 次世代奈米口罩雙重防護可擋99%

各國防疫規範雖然逐漸開放,但是新冠病毒仍持續不斷變異,歐美各國的流感疫情也攀升至十多年來的新高峰,加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蠢蠢欲動,三大傳染病正在蘊釀一場新的「完美風暴」,被稱為不可忽視的「三重流行」(Triple Epidemic) 。

異位性皮膚炎亂用偏方更糟糕!  吃藥、打針能根治嗎?

異位性皮膚炎亂用偏方更糟糕! 吃藥、打針能根治嗎?

異位性皮膚炎究竟為何發生,又應該如何控制?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遺傳與環境因素交織而成的疾病。當個體因遺傳而有「絲聚蛋白」受損的現象,容易造成表皮角質層難以保持水份,皮膚屏障能力不佳。一旦遇上環境因素如濕度、過敏源等,就容易引發異位性皮膚炎,且相當高比例會面臨氣喘、過敏性鼻炎等共病。

預防尿道炎只喝水不夠?  專家推「蔓越莓+益生菌」最佳吃法

預防尿道炎只喝水不夠? 專家推「蔓越莓+益生菌」最佳吃法

天氣炎熱時又喝水太少,更有可能引發尿道炎問題?連日持續高溫導致人體流失水份加快,這時候如果水份補充不足,會減少尿量與排尿頻率,導致細菌停留在膀胱、尿道的時間延長,增加微生物繁殖及感染的機會。專科醫師翁資閔補充,女性因尿道較男性短,故發生泌尿道發炎的機率較男性高,一半以上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曾發生一次泌尿道感染。而且一旦感染過,很容易反覆感染,尤其是服務業等需要長時間久坐等女性,更是泌尿道感染的高風險群。

彰化金針菇驗出李斯特菌感染,吃下肚恐敗血症、腦膜炎?醫曝3招自保

彰化金針菇驗出李斯特菌感染,吃下肚恐敗血症、腦膜炎?醫曝3招自保

國內遭受病菌污染而引發食物中毒的個案,大多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為主,李斯特菌感染病例相對較少。較易遭受李斯特菌感染的食物為生菜、哈密瓜、未殺菌完全的乳製品以及未徹底殺菌的香腸、火腿等加工食品。以往感染事件大多發生在國外。由於李斯特菌對免疫力低下的高風險族群可能造成致命風險,各國對李斯特菌的檢驗也更為嚴格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