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沒兩步路就腳痠腳麻!  一檢查驚見下肢動脈「全塞住」:再晚一步就要截肢

他走沒兩步路就腳痠腳麻! 一檢查驚見下肢動脈「全塞住」:再晚一步就要截肢

走一小段路就腳酸難耐、甚至需要休息2、3次才能繼續行走,竟可能是「下肢動脈阻塞」的徵兆?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加護病房主任張釗監醫師表示, 此前曾收治一名70歲男性患者,近年發現步行時經常又痠又麻,以前可以陪太太到離家不遠的市場買菜,但最近中途卻要休息多次才能緩解。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治療,後果不只心臟裝支架?  醫:恐爆發全身血管堵塞!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治療,後果不只心臟裝支架? 醫:恐爆發全身血管堵塞!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跟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關連性,容易造成粥狀動脈硬化及增加急性心肌缺血的風險。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莊立邦醫師近期就有收治一位從心臟科醫師轉過來的病患,這位55歲的男性是工廠老闆,此次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從急診入院緊急做心導管手術而撿回一條命。

夏天潛水完疲累感不減反增?  醫示警: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恐為「潛水夫病」徵兆

夏天潛水完疲累感不減反增? 醫示警:合併紅疹、關節疼痛恐為「潛水夫病」徵兆

夏季腳步將近,除了游泳消暑外,近年廣受歡迎的「潛水」活動,亦為不少年輕族群的消遣首選。不過,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主任李祥安醫師提醒,若上岸後感到異常不適,甚至出現皮膚紅疹、發癢等症狀,要當心可能是「潛水夫病」的徵兆!

「快走」預防糖尿病!  研究:步行「這速度」可降24%發病風險

「快走」預防糖尿病! 研究:步行「這速度」可降24%發病風險

糖尿病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代謝性疾病之一,預計在2045年全球將有7.8億人發生糖尿病(people with diabetes)。糖尿病與高血糖不只增加死亡風險,更會升高大、小血管病變,併發心臟病、中風、腎病變、眼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與周邊動脈疾病導致截肢 。

逾半數糖友罹患心血管疾病?  醫:3大症狀別輕忽!  主動篩檢遠離心衰危機

逾半數糖友罹患心血管疾病? 醫:3大症狀別輕忽! 主動篩檢遠離心衰危機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指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佔人口的11%,相當於國內已破250萬人罹患糖尿病。成人預防保健與早期篩檢是檢測出糖尿病的重要功臣,進而提升相關併發症預防;然而隨新冠疫情衝擊,成人早期預防篩檢比例逐年下滑外,男性成人保健預防篩檢率甚至未達三成。

不只控制血糖更要器官保護!  糖尿病治療「典範轉移」:體重、血糖、風險因子應並重

不只控制血糖更要器官保護! 糖尿病治療「典範轉移」:體重、血糖、風險因子應並重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指出,全球超過十分之一人為糖尿病患者,且其中高達90%為第2型糖尿病,對此,2023年世界糖尿病日的衛教宣導呼籲人們「瞭解風險、認識應對」(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

幼童殺手「腦脊髓膜炎」致死率達4成?  醫透露:盡速採取「1作為」降低感染風險

幼童殺手「腦脊髓膜炎」致死率達4成? 醫透露:盡速採取「1作為」降低感染風險

為了解新冠肺炎對於全球疫苗接種率的衝擊,國際市調組織針對美國、英國、澳洲等8個國家,進行一項將近5,000人的疫苗接種態度調查。調查結果指出,高達81%的家長高度重視施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的重要性,相較於僅有56%的新冠肺炎疫苗,前者的施打重視度遠高於後者25%。

糖尿病足病變盲點曝光:穿錯鞋竟成元凶?  專家揭秘選鞋「5大關鍵」

糖尿病足病變盲點曝光:穿錯鞋竟成元凶? 專家揭秘選鞋「5大關鍵」

面對逐年上升的糖尿病患者人數,如何應對糖尿病足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根據日本東京女子大學的驚人調查資料顯示,糖尿病足病變的前三大直接原因分別是:鞋子的問題佔百分之69%,燙傷佔百分之19%,外傷佔7%。

不是只看血糖機就好!  醫:糖尿病3項未達標  更易心肌梗塞加洗腎

不是只看血糖機就好! 醫:糖尿病3項未達標 更易心肌梗塞加洗腎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近年全台糖尿病每年新增約16萬人,許多病患誤以為「糖尿病控制」只要血糖機上的數字達標就好。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王治元理事長表示,診斷為糖尿病後,必須瞭解三大控制目標──糖化血色素(A1C)在7%以下,血壓(Blood pressure)小於130/80Hg及膽固醇(Cholesterol)小於100mg,但國內「ABC三指標」同時達標的病患比例卻只有一成(12.9%)。

半夜「腿抽筋」非長高跡象? 吃香蕉有幫助嗎? 醫授「1動作」緩解不適

半夜「腿抽筋」非長高跡象? 吃香蕉有幫助嗎? 醫授「1動作」緩解不適

不少民眾曾經在睡覺時腿部突然「抽筋」,劇烈疼痛往往使人從夢中醒來。若發生頻率過高,影響到睡眠品質就要特別留意!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分析,抽筋通常與「4大因素」有關,其中「電解質不平衡」是最常見狀況,建議抽筋的當下可慢慢伸展抽筋的肌肉,抒緩抽筋帶來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