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冰箱塞滿滿!  專家:6大「煮飯壞習慣」超不健康 嚴重恐釀食物中毒

別再把冰箱塞滿滿! 專家:6大「煮飯壞習慣」超不健康 嚴重恐釀食物中毒

烹飪或存放食物時的錯誤行為,往往會成為生活中的「致病因子」,稍有不慎就可能傷害人體!毒理學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於社群貼文表明,近期食安意外頻傳,不少民眾為求健康,開始在家中烹飪餐食並避免外食;殊不知用錯誤的方式處理食物,亦可能誘發嚴重的食品中毒情事。

清明掃墓分秒鐘都在吸入「致癌物」?   專家警告:當心短時間內過敏「大爆發」

清明掃墓分秒鐘都在吸入「致癌物」? 專家警告:當心短時間內過敏「大爆發」

清明連假返鄉掃墓拜拜,當心焚燒紙錢釀出「致癌」危機!根據行政院環保署指出,焚香燒金紙不僅容易引起火災、增加碳排放影響環境,焚燒時產生的化學物質,也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焚香或燒金紙會產生二氧化物、二氧化硫、苯、甲苯、甲醛或多環芳香烴,其中苯、甲苯、甲醛與多環芳香烴具有致癌物質。

新北深坑大火燒出大量「氟化氫」?  毒物專家建議:空氣清淨機有「這功能」要全天打開

新北深坑大火燒出大量「氟化氫」? 毒物專家建議:空氣清淨機有「這功能」要全天打開

新北市深坑區20日驚傳電子產品廠房起火,因該處置放大量電子產品與鋰電池,導致雙北多處傳出惡臭;濃煙更一度飄散雙北各地區。招名威教授指出,不少民眾擔憂大火燒出「戴奧辛」等有害物質,事實上空氣中的「氟化氫」濃度更需特別留意。

過量「巴比妥」竟具神經毒性?  毒物專家示警:恐影響孩童大腦發育、智力受損

過量「巴比妥」竟具神經毒性? 毒物專家示警:恐影響孩童大腦發育、智力受損

近日新北市某間幼兒園,傳出有教師對園內孩童餵食不明藥物,經有關單位證實該藥物中含有「巴比妥類」(Barbiturates)與「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等管制藥物成分。消息一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有關單位也正追查教師獲取管制藥物的途徑為何。

李小龍死因曝光:竟是「水喝太多」導致?   專家指「低血鈉症」恐為禍首

李小龍死因曝光:竟是「水喝太多」導致? 專家指「低血鈉症」恐為禍首

香港傳奇武打巨星李小龍深受國內外影迷的喜愛,其死因至今仍謎霧重重,亦是不少民眾津津樂道的話題。如今西班牙腎臟專家Priscila Villalvazo與其團隊,在《Clinical Kidney Journal》發表的預印本論文指稱,李小龍之死可能與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導致的「低血鈉症」有所關聯。

燒紙錢等同「紫爆」等級!  不只過敏還致癌?  專家:別做2動作

燒紙錢等同「紫爆」等級! 不只過敏還致癌? 專家:別做2動作

清明時節焚香拜拜、燒紙錢,不但可能引發過敏,還要注意致癌危機?毒理學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教授表示,燒紙錢的煙霧除了帶有大量PM2.5懸浮微粒,也含有焦油、苯、甲苯、甲醛等致癌物質。還會釋放硫化物、氮化物以及含有自由基的碳氫化合物。

Omicron可活8天!  拿包裹、住旅館感染風險高?  招名威分析「解封條件」

Omicron可活8天! 拿包裹、住旅館感染風險高? 招名威分析「解封條件」

台灣傳出物流公司人員確診,引起民眾擔憂物流、包裹表面可能殘留Omicron病毒甚至造成傳染。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受訪表示,病毒確實可能存活在物品表面,但病毒「殘留量」才是影響傳染風險的重點,除非確診的物流人員對著包裹打噴嚏、咳嗽留下大量飛沫,一般情況的風險並不高。

核食含輻射傷身、引發癌症?  毒理專家:多吃「抗氧化」蔬果助DNA修復

核食含輻射傷身、引發癌症? 毒理專家:多吃「抗氧化」蔬果助DNA修復

台灣正式宣佈開放日本福島五縣食品進口,引發民眾關注核食安全議題。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指出,福島食品進口最需要注意的檢驗項目是碘131、銫-134、銫-137。11年前發生福島核災時,當地食品驗出的碘、銫大量超標,因此制定了針對特定區域的進口管理辦法。

蓋鍋蓋、電鍋保溫能減少細菌?  飯菜不能放超過「1小時」?  專家揭「隔夜菜」食安原則

蓋鍋蓋、電鍋保溫能減少細菌? 飯菜不能放超過「1小時」? 專家揭「隔夜菜」食安原則

時近尾牙及春節,大多數家庭會準備豐盛的料理與年菜。食物烹煮後如果先蓋上鍋蓋,是否能夠保持「真空」減少細菌與毒素滋生?毒理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表示,環境及食物本身都含有細菌存在,而細菌又有「好氧」與「厭氧」之別,只以鍋蓋隔絕空氣,未必能完全達到抑制細菌滋生的作用。招名威教授解釋,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菌等屬於好氧細菌,透過鍋蓋減少食物與空氣的交流接觸,的確較不容易讓細菌滋生。不過,厭氧細菌如肉毒桿菌,在缺乏氧氣的環境中反而更容易滋生。

【專家問答集】 萊克多巴胺毒嗎?  安全劑量上限多少?  人體是否能代謝?  招名威教授專訪解析

【專家問答集】 萊克多巴胺毒嗎? 安全劑量上限多少? 人體是否能代謝? 招名威教授專訪解析

Q:萊克多巴胺是什麼? 目前作為哪些用途? A: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原先的研發目的,是作為氣喘藥物使用,但在臨床試驗階段發現其藥物效不符預期,無法通過相關法規上市,而發展出為畜牧業飼料添加之用。 Q:萊克多巴胺對生物有毒性影響嗎? A:在濃度極高的劑量之下,萊克多巴胺確實會造成不良反應。從人體實驗的數據觀察,在「注射」5毫克濃度的萊克多巴胺時,會有手抖、心悸、心律不整等反應,但並沒有致命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