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雷射建議幾歲做? 有老花、散光可以動手術嗎? 醫曝「這術式」能保留較多角膜基質層

近視雷射建議幾歲做? 有老花、散光可以動手術嗎? 醫曝「這術式」能保留較多角膜基質層

近視雷射手術有年齡限制嗎?青少年不建議太早做近視雷射?濰視眼科台中東興院黃偉成醫師受訪表示,一般而言近視度數約於18歲左右趨緩;不過18-21歲左右,視力數值仍可能有浮動狀況,因此普遍建議年滿20歲再進行手術,是較為保險的作法。

出國前做「近視雷射手術」來得及嗎?  眼科醫解答:至少須隔X個月! 錯過恐要等到51連假

出國前做「近視雷射手術」來得及嗎? 眼科醫解答:至少須隔X個月! 錯過恐要等到51連假

不少民眾會在連假期間安排出國出遊,如果想在春節、二二八與清明連假前做「近視雷射手術」,好在遊玩時擁有清晰的視野,需要在多久之前就醫評估?濰視眼科台中東興院陳加宇醫師受訪指出,建議旅遊前至少預留3個月的時間,在此期間觀察視力恢復狀況。

乾眼症、飛蚊症、老花眼有何差異?  哪些營養素最能抗氧化顧眼睛?

乾眼症、飛蚊症、老花眼有何差異? 哪些營養素最能抗氧化顧眼睛?

乾眼症的主要原因是水液層淚液分泌不足、油脂層分泌不足,黏液層分泌不足、淚液過度蒸發幾種情況。一般而言,淚水會提供角膜的養分,當淚水分泌不夠,就會造成角膜表皮細胞破損,導致角膜破皮或出現異物感。

白內障跟亂點眼藥水有關?  專家揭白內障4大原因、症狀與預防飲食法!

白內障跟亂點眼藥水有關? 專家揭白內障4大原因、症狀與預防飲食法!

眼睛是靈魂之窗,步入中老年之後,眼睛也可能隨之出現各種變化,包含白內障、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乾眼症、飛蚊症、老花眼等。其中,白內障人口在50歲以上發生率接近60%,60歲以上則高達80%-90%。目前臨床上以老年性白內障最常見,有些小嬰兒會出現先天性的白內障。另外,當眼睛遭受撞擊、高熱,化學灼傷等傷害也可能導致水晶體受傷。長期服用某些類固醇藥物及糖尿病引起眼睛病變,都可能造成併發性白內障。

人工淚液含防腐劑  點錯恐引發角膜炎?  濫用人工淚液更容易乾眼症?

人工淚液含防腐劑 點錯恐引發角膜炎? 濫用人工淚液更容易乾眼症?

美國傳出數起點人工淚液後,感染多重抗藥性綠膿桿菌而失明、死亡的案例,引發大眾關注人工淚液的使用安全。人工淚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水、保濕劑、增稠劑,主要作用是輔助性短暫幫助眼睛濕潤,市面上的人工淚液產品,大致可分為「單次使用」與「多次使用」兩種。

快把握太陽露臉時機! 研究:做日光浴10分鐘  就能獲得「8種健康益處」

快把握太陽露臉時機! 研究:做日光浴10分鐘 就能獲得「8種健康益處」

連日陰雨加上寒流肆虐,覺得整個人「快要發霉」?不妨趁著本週太陽露臉的時機,多加曝曬陽光。除了能保持溫暖,根據諸多研究顯示,適度地曝曬陽光能獲得以下8種好處。

一到秋冬就發作?  暴睡、暴吃、莫名想哭  恐為「季節性憂鬱症」徵兆

一到秋冬就發作? 暴睡、暴吃、莫名想哭 恐為「季節性憂鬱症」徵兆

每逢秋冬交替之際,總無故覺得沮喪、食慾不振、甚至出現嗜睡情況?要注意可能是「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Depression, 又稱季節性情緒失調症候群, SAD)找上門。若上述症狀未見好轉,甚至出現絕望、輕生等念頭,建議立即前往精神科門診,或接受心理諮商使症狀緩解。

5症狀恐為「用眼過度」警訊! 眼藥水怎麼滴最有效?  食藥署:「6步驟」要做到

5症狀恐為「用眼過度」警訊! 眼藥水怎麼滴最有效? 食藥署:「6步驟」要做到

無論使用電腦、追劇或玩手遊,民眾的生活與3C產品幾乎密不可分,也容易造成用眼過度問題。若長時間緊盯螢幕,使眨眼次數減少,再加上光線不足、距離螢幕太近、配戴隱形眼鏡等,都可能導致眼睛乾澀、搔癢、疲憊等乾眼症狀發生。不少民眾會購買眼藥水來緩解眼睛疲勞,但這些產品可以如保養品一般,頻繁地使用嗎?

眼皮狂跳有哪些原因?  竟可能是「確診」警訊?  哈佛呼籲別做「這6件事」

眼皮狂跳有哪些原因? 竟可能是「確診」警訊? 哈佛呼籲別做「這6件事」

時常發現「眼皮跳」相當頻繁,要注意可能是多種疾病發生的訊號,甚至有可能是確診的前兆?刊載於《Springer Nature》的研究表明,新冠肺炎不僅造成嚴重的呼吸道症狀,也可能引起結膜炎、乾眼症等疾病,其中「提眼肌無力」疾病甚至可能引發「眼瞼肌肉痙攣」,導致嚴重的眼皮跳動現象。

「開燈睡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  研究曝關鍵:光線太亮使「內分泌暴走」

「開燈睡覺」更容易罹患糖尿病? 研究曝關鍵:光線太亮使「內分泌暴走」

喜歡「開燈睡覺」可能對身體有害?先前學界已經指出,夜間睡眠時暴露於過量的光源,將影響身體分泌「褪黑激素」,更容易導致女性肥胖 ,且對人體的代謝調節產生影響。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載的內容更指出,睡眠期間的光照將會損害體內的葡萄糖代謝功能,並導致更高的糖尿病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