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逆轉糖尿病? 醫揭選擇「先發投手」治療糖胖症

減重逆轉糖尿病? 醫揭選擇「先發投手」治療糖胖症

一名才剛確診糖胖症的中年女性,除了血糖高,BMI更超過27,甚至血壓、血脂、三酸甘油脂指數皆高!該案例的主治醫師瑞東診所院長杜柏村醫師和她討論後,建議在第一線先自費使用能兼具控制血糖、又有體重減輕的口服藥物治療,經半年的控制不只血糖達標、減重10公斤、各項數值也都獲得改善。

不只穩糖、護心更減重!  醫揭密腸泌素機轉與對糖尿病患的「救命意義」

不只穩糖、護心更減重! 醫揭密腸泌素機轉與對糖尿病患的「救命意義」

「腸泌素」藥物近年因為其優異的疾病管理效果備受討論,但你知道腸泌素藥物的開發竟是源自於人體內的激素嗎?早在1902年,生物學家發現,人類進食過程中,食物會刺激腸道細胞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這就是人類社會中最早關於「腸泌素」的紀錄。

不只降血糖和保護心腎!  「重磅藥物」SGLT-2抑制劑未來有望治療痛風?

不只降血糖和保護心腎! 「重磅藥物」SGLT-2抑制劑未來有望治療痛風?

糖尿病會引發人體大、小血管病變,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臟病等合併症,造成失能風險與死亡率上升。糖尿病新興治療藥物中的SGLT-2抑制劑是抑制尿糖再吸收以增加腎臟葡萄糖排泄,近年來更發現SGLT-2有助於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心臟衰竭之治療,也能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心臟及腎臟功能提供強而有力的保護效益。

「快走」預防糖尿病!  研究:步行「這速度」可降24%發病風險

「快走」預防糖尿病! 研究:步行「這速度」可降24%發病風險

糖尿病是當代社會最重要的代謝性疾病之一,預計在2045年全球將有7.8億人發生糖尿病(people with diabetes)。糖尿病與高血糖不只增加死亡風險,更會升高大、小血管病變,併發心臟病、中風、腎病變、眼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與周邊動脈疾病導致截肢 。

逾半數糖友罹患心血管疾病?  醫:3大症狀別輕忽!  主動篩檢遠離心衰危機

逾半數糖友罹患心血管疾病? 醫:3大症狀別輕忽! 主動篩檢遠離心衰危機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健康促進統計年報》指出,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佔人口的11%,相當於國內已破250萬人罹患糖尿病。成人預防保健與早期篩檢是檢測出糖尿病的重要功臣,進而提升相關併發症預防;然而隨新冠疫情衝擊,成人早期預防篩檢比例逐年下滑外,男性成人保健預防篩檢率甚至未達三成。

不只控制血糖更要器官保護!  糖尿病治療「典範轉移」:體重、血糖、風險因子應並重

不只控制血糖更要器官保護! 糖尿病治療「典範轉移」:體重、血糖、風險因子應並重

11月14日為「世界糖尿病日」,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指出,全球超過十分之一人為糖尿病患者,且其中高達90%為第2型糖尿病,對此,2023年世界糖尿病日的衛教宣導呼籲人們「瞭解風險、認識應對」(Know your risk, Know your response)。

「糖」「腎」有問題骨折機率暴增4倍?醫:慢性病人應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腎」有問題骨折機率暴增4倍?醫:慢性病人應及早檢測骨密度

糖尿病引起的「糖腎病變」更是國人洗腎最常見的原因。由此可見,「糖」、「腎」兩大慢性病在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有如共伴效應,對國人健康影響不言可喻。糖尿病及慢性腎臟病會影響鈣質吸收、造成神經病變及循環系統異常,都是導致病人骨鬆風險更高的原因!統計顯示,50歲以上男、女性的骨鬆盛行率為23.9%及38.3% ,但是50歲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人,高達38%同時具有骨質疏鬆症,女性比例更高達45%,如果本身有慢性腎臟病,且FRAX問卷顯示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百分比、髖關節骨折風險百分比已達中度風險乃至「極高風險」區間,或是病人出現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情況、因疾病長期需要使用類固醇等,都建議由醫師評估進行骨密度檢測。

糖尿病好發心腎共病年燒300億  醫籲放寬腸泌素給付「減輕健保負擔」

糖尿病好發心腎共病年燒300億 醫籲放寬腸泌素給付「減輕健保負擔」

台灣糖尿病人口逐年上升,目前盛行率約11%、人數逼近240萬。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息息相關,糖尿病人發生冠心症與心衰竭的機會超過2倍,而國人新增洗腎人口有超過4成源自糖尿病,是新發生洗腎的最大主因。當糖尿病一旦進展為晚期腎病,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確診新冠肺炎重症率「高3倍」!  國健署籲糖友:「3件事」降低併發症危害

確診新冠肺炎重症率「高3倍」! 國健署籲糖友:「3件事」降低併發症危害

近期新冠肺炎感染數逐日增加,雖然個案以無症狀或輕症者居多,但糖尿病患者仍需提高警覺。衛福部國健署指出,糖尿病患者若確診新冠肺炎,病程轉變為重症或死亡的風險約是一般人的2到3倍,若合併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腎臟病等疾病,患病後康復情況可能更差。

糖尿病年輕化?  6種「壞習慣」關係大!  打胰島素上癮恐洗腎?  醫師揭糖尿病「治療迷思」

糖尿病年輕化? 6種「壞習慣」關係大! 打胰島素上癮恐洗腎? 醫師揭糖尿病「治療迷思」

久坐不動不只易胖,連糖尿病也會提早上門?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維常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指出,不良生活習慣是糖尿病人口逐年增加之主因,諸如少動多吃、攝取過量含糖飲料等,都會讓體重增加,造成肥胖和胰島素阻抗。另外,多基因遺傳也與糖尿病有關,若有家族糖尿病史,加上不健康的生活型態,糖尿病風險則會大大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