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頭暈、平衡困難該如何緩解? 專家解答:除了多看遠方還可以「這樣做」

地震後頭暈、平衡困難該如何緩解? 專家解答:除了多看遠方還可以「這樣做」

今(2024)年4月3日東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此後大小餘震不斷,自22日晚間至23日早晨,中央氣象署已記錄近200起餘震;今(23)日凌晨更出現2起規模6以上地震。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地震頻仍的狀況下,可能引起民眾「沒地震卻感覺四周都在晃」的錯覺。

有「耳鳴」問題好不了怎麼辦? 營養師揭5招:喝「這種茶」有望抒緩症狀

有「耳鳴」問題好不了怎麼辦? 營養師揭5招:喝「這種茶」有望抒緩症狀

你目前深受「耳鳴」所苦嗎?耳鳴可能會造成患者極大的不適感,而且生活中不時就會發生,卻往往拿它一點方法也沒有。建議目前受耳鳴所苦的民眾,除了盡快就醫獲得治療,平時也可透過飲食調整,幫助緩解耳鳴帶來的不適感,避免影響生活品質。

勿輕忽耳鳴、暈眩、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警告:嚴重可能耳聾!

勿輕忽耳鳴、暈眩、睡眠呼吸中止症 醫警告:嚴重可能耳聾!

60歲的王媽媽(化名)因眩暈長期反覆發作,吃藥未見改善,抽血檢查未發現貧血、高血脂問題,由子女帶媽媽來看診,診間發現患者身型肥胖、脖子較粗短,且問診時家屬反應王媽媽的鼾聲可從2樓傳到1樓且有健忘問題,經過睡眠檢測發現王媽媽患有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正壓呼吸器治療2星期後眩暈症狀不藥而癒,健忘情形也獲得了改善!

失智成因8%是聽損  研究:助聽器可減緩認知下降  六都攜手科林捐贈助聽器  守護弱勢聽損防失智

失智成因8%是聽損 研究:助聽器可減緩認知下降 六都攜手科林捐贈助聽器 守護弱勢聽損防失智

聽力損失不僅影響學習,也會增加社交與職場工作的困難度,同時也會帶來不小的健康風險。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研究,影響失智成因中聽力損失佔其中8.2%,排名第一。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僅醫療照護成本就超過2.8兆美元。

全台耳鳴比例破15%!單側耳鳴比雙側更危險?醫:3大危險耳鳴症狀勿輕忽

全台耳鳴比例破15%!單側耳鳴比雙側更危險?醫:3大危險耳鳴症狀勿輕忽

常常「耳鳴」卻找不到病因?耳鳴一般是外界無聲響發生時,個體聽到尖銳、轟鳴或是與心跳同步的脈動聲。根據統計台灣每五人有一個人曾有耳鳴問題 ,成年人耳鳴的盛行率高達15-20%,是最常見的耳鼻喉科就醫原因之一。

患病率比「被雷打到」機率還低!  弱勢癌「華氏巨球蛋白血症」迎曙光:健保支持新一代藥物

患病率比「被雷打到」機率還低! 弱勢癌「華氏巨球蛋白血症」迎曙光:健保支持新一代藥物

華氏巨球蛋白血症是淋巴瘤中極少見的一種惡性分型。由於罹病者人數稀少且治療選擇相當有限,形容華氏巨球蛋白血症為「弱勢癌」也不為過。直到今年 12月,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 BTK抑制劑 (BTKi) 正式納入健保給付,終於讓患者和家屬看到一絲曙光。

睡前聽「白噪音」幫助深層睡眠?  研究曝額外好處:心血管功能獲提升

睡前聽「白噪音」幫助深層睡眠? 研究曝額外好處:心血管功能獲提升

保持良好的睡眠品質,與更好的心血管健康有關?歐洲心臟學會(ESC)出版刊物《歐洲心臟期刊》(EHJ)近日發布研究,表明「深層睡眠」狀態時的聽覺刺激,有助於增加年輕男性的左心室功能,進而帶來提升心血管健康、心臟泵血能力等顯著效益。

鼻竇炎影響不只鼻塞? 不治療恐高血壓、心臟病發!  醫示警:1族群復發風險最高

鼻竇炎影響不只鼻塞? 不治療恐高血壓、心臟病發! 醫示警:1族群復發風險最高

本身有「慢性鼻竇炎」問題,不僅可能造成鼻塞、嗅覺出問題,合併「鼻息肉」更可能影響耳部、引起中耳炎或耳鳴等狀況?奇美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李京澤醫師表示,鼻竇炎合併鼻息肉的常見症狀有鼻塞、嗅覺減弱或喪失、鼻涕與黏液分泌物增加、臉頰及前額疼痛或阻塞感。

針灸好處不只止痛? 中醫師列「8大妙用」:有望改善濕疹、鼻過敏問題

針灸好處不只止痛? 中醫師列「8大妙用」:有望改善濕疹、鼻過敏問題

煩人的痘痘問題、面部疤痕,甚至是皮膚疾病如濕疹,竟可透過「針灸」療法加以改善?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許芳綺中醫師表示,診間有一28歲患者,自青春期以來就很容易長痘痘,近2個月症狀更嚴重,且合併面部出油的狀況,大大影響外表與生活品質。

大病沒有、小病不斷?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10大警訊!  營養師教飲食改善原則

大病沒有、小病不斷? 當心「自律神經失調」10大警訊! 營養師教飲食改善原則

近日自覺身體「怪怪的」,去醫院檢查卻沒有診斷出任何異常,且於假期、放鬆狀態時,身體的異常感就會自動消失。若民眾遇到類似的狀況,需要注意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分析,自律神經失調者經常會自覺大病沒有、小病不斷,並合併有「渾身不對勁」的感受。

聽不懂同事說話恐是「晚發性聽損」!  哪些人應考量植入人工電子耳?

聽不懂同事說話恐是「晚發性聽損」! 哪些人應考量植入人工電子耳?

在職場上忽然聽不清楚、聽不懂同事及身邊人言語,要當心是「晚發性聽損」問題。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黃仲鋒醫師指出,台灣約有一半重度聽損與遺傳基因有關,除了學齡前即發現的兒童病患,部份是在30歲至50歲間逐漸發生的晚發性聽損。若配戴助聽器後仍有50%以上的言語理解及溝通困難,就可評估是否配戴人工電子耳。

去完演唱會竟「突發性耳聾」!  調查:20歲族群聽力退化最快

去完演唱會竟「突發性耳聾」! 調查:20歲族群聽力退化最快

現代人無論工作、生活、娛樂皆幾乎離不開3C產品,長時間配戴耳機的比例也愈來愈高,許多人面臨「微聽損」危機而不自知。最新一份「微聽損」調查顯示,接近8成(77%)的20歲族群,幾乎天天配戴耳機,而40-49歲族群長時間、高音量的「重度沉浸」用耳比例最高,恐大幅增加耳朵過勞風險。